[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油水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60676.9 | 申请日: | 2014-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46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郭昌盛;吴志贤;孙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伦纳路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7/02 | 分类号: | B01D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油水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油水分离器是化工环保技术领域常用的环保设备之一。目前,国内外绝大数树脂生产工厂在收集酯化反应生成水和回流反应溶剂时,共用一个油水分离器。共用一个油水分离器固然节省成本,但在实际生产使用过程中,逐步发现,这种油水分离装置结构设计不合理,人为操作时很容易将溶剂排入废水槽内,导致反应生成水分布不均匀,致使COD有偏差,以及反应生成水的重量不能准确把握,无法判断反应原料是否缺失,也就无法正确把握整个反应进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油水分离装置,用于解决传统油水分离装置结构设计不合理,无法规避反应过程中反应不充分的风险,易将溶剂混入反应生成水内,导致生成水COD值不达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油水分离装置,包括油水分离器甲,所述油水分离器甲上设有回流管道、液位计甲,所述油水分离器甲底部设有排放口甲,所述油水分离器甲通过管道与带有称重系统的油水分离器乙相连通,所述管道分为主管道、支管道甲以及支管道乙,所述支管道甲设有一号阀门,支管道甲一端与主管道相连,另一端与油水分离器甲相连,所述支管道乙上设有二号阀门,支管道乙一端与主管道相连,另一端与油水分离器乙相连,所述油水分离器乙的下方设有取样口,所述油水分离器乙的底部设有排放口乙。
所述油水分离器乙上设有液位计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取样准确性高,代表性强,可准确把握反应进程。在传统油水分离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带有称重系统的油水分离器,专门收集反应前期生成的废水,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称重系统可以定量实时显示生成水的重量,判断此阶段反应是否正常,投料是否正常。此外,通过对前期反应生成的水进行折光率的测定,来判定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从而判断是否有原料随反应水损失现象、是否需要补加原料。通过此反应前期的检测来规避反应过程中反应不充分的风险,确保反应稳定持续地进行。本实用新型实用价值高,可广泛应用于化工环保设备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油水分离器甲;2.回流管道;3.排放口甲;4.油水分离器乙;5.主管道;6.支管道甲;7.支管道乙;8.一号阀门;9.二号阀门;10.取样口;11.排放口乙;12.液位计甲;13.称重系统;14.液位计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一种新型油水分离装置,包括油水分离器甲1,所述油水分离器甲1上设有回流管道2、液位计甲12,所述油水分离器甲1底部设有排放口甲3,所述油水分离器甲1通过管道与带有称重系统13的油水分离器乙4相连通,所述管道分为主管道5、支管道甲6以及支管道乙7,所述支管道甲6设有一号阀门8,支管道甲6一端与主管道5相连,另一端与油水分离器甲1相连,所述支管道乙7上设有二号阀门9,支管道乙7一端与主管道5相连,另一端与油水分离器乙4相连,所述油水分离器乙4的下方设有取样口10,所述油水分离器乙4的底部设有排放口乙11。
所述油水分离器乙4上设有液位计乙14。
本实用新型的油水分离器乙4上设有称重系统13,所述称重系统13为现有技术,故不在此赘述。首先打开二号阀门9,反应前期的反应生成物经主管道5和支管道乙7流入油水分离器乙4内,从取样口10内取均匀废水样品进行折光率测定,来判断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以及根据称重系统13实时显示生成水的重量判断原料是否随反应水损失。
同时根据称重系统13实时显示生成水的重量,判断此阶段反应是否正常,投料是否正常,是否需要及时补充原料。待确定反应稳定后,关闭二号阀门9。再打开一号阀门8,确保流入油水分离器甲1中的反应物为反应完全的产物,产物在油水分离器甲1进行油水分离,废水可通过排放口甲3安全排放,溶剂通过回流管道2回流到反应釜再重新反应釜循环利用。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伦纳路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华伦纳路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606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