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现自动紧急制动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60218.5 | 申请日: | 2014-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4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耿瑞东;刘晔;赵维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10/18 | 分类号: | B60W10/18;B60W10/30;B60W40/00;B60W40/105;B60W50/14;B60T7/12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王淑秋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自动 紧急制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电子主动安全控制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毫米波雷达实现汽车制动的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的主动安全控制系统越来越备受关注,其产品被逐步在实际中得以应用。
主动安全电控系统中一般使用激光雷达传感器扫描车辆前方的物体,获取其与本车的距离、相对速度和偏向角度信息。激光雷达具有方向性好、波束窄、测角精度高的特点,并且不受地面杂波干扰,没有多路径效应,故能在低仰角下工作。但受大气的光传输效应影响(包括光速、折射率的变化和散射现象)会使其测量精度降低,因而不能全天候工作,遇浓雾、雨、雪天气无法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全天候工作,测量精度高的实现自动紧急制动的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自动紧急制动的系统包括毫米波雷达及与其内部集成控制器通过车辆总线连接的发动机控制器、制动系统控制器、仪表控制器、车门控制器、轮速传感器以及位于音响及导航单元内的操作开关;所述毫米波雷达安装在车辆前方保险杠蒙皮内部。
毫米波雷达实时扫描车辆前方的物体,如行驶中的车辆等,并获取前方物体的速度、与本车的距离和偏向角度等信息。同时毫米波雷达内部集成的控制器实时从车辆总线中获取本车的状态信息,如从发动机控制器收到扭矩值等、从轮速传感器收到车速及前进方向、从车门控制器得到车门的开关状态、从制动系统控制器得到当前真空度和制动压力信息等,毫米波雷达根据上述信息,通过计算得到前方物体与本车的碰撞时间TTC。当毫米波雷达(集成控制器)根据TTC及本车的状态,判断前方目标的可信度较高,并且有潜在发生碰撞的可能时,首先通过车辆总线向制动系统控制器发出“采取辅助制动”命令,告知制动系统预建压,并且将当前危险情况通过车辆总线告知仪表控制器,这时仪表通过图标和报警声方式提醒驾驶员,如果驾驶员采取制动措施,那么制动压力很快会建立起来,减少了制动时间。如果驾驶员没有对此情况采取对应措施,自动紧急制动功能则会自动启动弱强度制动和高强度制动来减轻或避免碰撞造成的危害。即毫米波雷达(集成控制器)通过车辆总线向制动系统控制器发出“紧急制动”命令,此时制动系统会将制动管路里的压力迅速建立起来并作用于执行机构对车轮进行制动。当车速小于24公里/小时时,紧急制动功能可以将车辆完全制动而避免碰撞的发生。当车速大于24公里/小时时,紧急制动功能不能避免碰撞发生,但可降低碰撞强度而减轻对车辆或乘员的损伤。
毫米波雷达(76GHz~77GHz)的波长介于厘米波和光波之间,穿透雾、烟、灰尘的能力很强,具有全天候(特大雨天除外)全天时的特点,并其传输能力不受大气影响,测量精度高,其性能特点完全满足汽车的功能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紧急制动方法是通过博世第九代ESP来实现的,其响应时间、噪声等都具有较好的性能,进而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自动紧急制动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即所有的信息交互都是通过车辆总线传递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自动紧急制动的系统包括毫米波雷达(集成控制器)1,发动机控制器2,制动系统控制器3,仪表控制器4,车门控制器5,轮速传感器6。其中发动机控制器2,制动系统控制器3,仪表控制器、车门控制器5和轮速传感器6均为车辆本身固有的控制器;轮速传感器6安装在四个车轮轴上;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的操作开关设置在音响及导航单元内(操作开关在车型开发阶段将其预留在具有触摸屏的音响及导航单元内,通过触摸屏幕可以选择开启和关闭紧急制动系统),并通过总线与毫米波雷达集成控制器连接。毫米波雷达安装在车辆前方保险杠蒙皮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602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轨道交通车辆的压缩式多级吸能器
- 下一篇:爆胎简易移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