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车身金属簧片卡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59863.5 | 申请日: | 2014-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97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蒋志玲;陈磊磊;郭大勇;蔡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红达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7/04 | 分类号: | B62D2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7 江苏省盐城市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身 金属 簧片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汽车配件,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身金属簧片卡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进步,汽车工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汽车配件的安装也更加完善,原来汽车车身与后背门板之间都是通过螺钉紧固件相互固定,固定间隙较大,容易松动,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容易与车身形成共振,损坏连接部位,造成维修成本加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紧密的汽车车身金属簧片卡接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汽车车身金属簧片卡接结构,包括:车身、后背门板和金属簧片本体,所述金属簧片本体的结构包括:锥形头部,分别与锥形头部两端相连接的上颈部和下颈部,与上颈部后端相连接的尾部,与尾部后端相连接的连接片,与下颈部后端相连接的折叠卡片,在所述车身内设置有与锥形头部相互配合的锥形腔体,在所述车身的一侧设置有与上颈部和下颈部相互配合的开口卡槽,在开口卡槽下端的车身上设置有与折叠卡片相互配合的弧形卡板,在所述后背门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压杆,在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连接片依次穿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并通过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分别固定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上,在所述压杆上设置有第三压块,所述第三压块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连接片相抵。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上述汽车车身金属簧片卡接结构,采用金属簧片代替螺钉紧固件,固定紧密,不易松动,行驶过程中降低共振,减少维修次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车身金属簧片卡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身,2、后背门板,3、金属簧片本体,31、锥形头部,32、上颈部,33、下颈部,34、尾部,35、连接片,36、折叠卡片,4、锥形腔体,5、开口卡槽,6、弧形卡板,7、第一连接杆,8、第二连接杆,9、压杆,10、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第一压块,13、第二压块,14、第三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
如图1所示,汽车车身金属簧片卡接结构,包括:车身1、后背门板2和金属簧片本体3,所述金属簧片本体3的结构包括:锥形头部31,分别与锥形头部31两端相连接的上颈部32和下颈部33,与上颈部32后端相连接的尾部34,与尾部34后端相连接的连接片35,与下颈部33后端相连接的折叠卡片36,在所述车身1内设置有与锥形头部31相互配合的锥形腔体4,在所述车身1的一侧设置有与上颈部32和下颈部33相互配合的开口卡槽5,在开口卡槽5下端的车身1上设置有与折叠卡片36相互配合的弧形卡板6,在所述后背门板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8和压杆9,在所述第一连接杆7和第二连接杆8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1,所述连接片35依次穿过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1并通过第一压块12和第二压块13分别固定在第一连接杆7和第二连接杆8上,在所述压杆9上设置有第三压块14,所述第三压块14与第一连接杆7和第二连接杆8之间的连接片35相抵。
上述汽车车身金属簧片卡接结构安装时,金属簧片本体3上的连接片35依次穿过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1并通过第一压块12和第二压块13分别固定在第一连接杆7和第二连接杆8上,通过第三压块14向连接片35施加压力,保证连接片35的稳固性能,从而保证金属簧片本体3不会松动。将金属簧片本体3上的锥形头部31从开口卡槽5插入到车身内的锥形腔体4内。在插入的过程中,锥形头部31在开口卡槽5内收缩变形,当锥形头部31进入锥形腔体4内锥形头部31伸展复位,此时,锥形头部31卡设在锥形腔体4内,上颈部32和下颈部33卡设在开口槽5内,金属簧片本体3上的折叠卡片卡36设在车身1上的弧形卡板6上,安装完毕。
上述汽车车身金属簧片卡接结构,采用金属簧片代替螺钉紧固件,固定紧密,不易松动,行驶过程中降低共振,减少维修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红达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红达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598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型载货汽车用新型车厢
- 下一篇:一种水箱横梁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