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灯诱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59683.7 | 申请日: | 2014-11-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6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 发明(设计)人: | 焦猛;杨茂发;马羚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 |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程新敏 |
| 地址: | 550025 贵州省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诱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灯诱装置。
背景技术
夜晚采集昆虫主要是通过灯诱方式进行采集,现有的灯诱方法一般是架设一个灯泡,灯泡后方挂一块白布,然后进行灯诱。这种方法在实际使用中有一个问题就是,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架灯和挂布,架灯和挂布看似简单,但都需要一个临时的架子,一般就是在诱集场所找几根木头临时搭建而成,结构不稳定,如果自带架子,又增加了采集包负重,且携带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能够提高灯诱效果的便携式灯诱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灯诱装置,包括支架、白布、灯泡以及与灯泡连接的电线,所述的支架由三根以上的弧形杆以及与弧形杆底端连接的环形杆组接成一个穹形支架结构,穹形支架结构的底部设置有与环形杆连接的十字形叉杆,在穹形支架结构内部中央设置带有支撑爪的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底端连接在十字形叉杆的交叉位置,其顶端通过支撑爪与弧形杆连接,支撑爪与穹形支架结构的顶部形成一个笼式结构,在笼式结构内设置有灯泡,在弧形杆、十字形叉杆、支撑杆以及支撑杆顶端的支撑爪之间形成的竖直封闭区域内以及环形杆内部设置有白布。
所述的支架采用薄壁钢管或塑料管制作,有效减轻整个灯诱装置的重量,便于携带。
所述的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挂钩。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可拆卸连接,便于组装和携带,而且支架为穹形支架结构,其整体结构稳定,而且将灯泡置于穹形支架结构的顶部的笼式结构内,使灯泡在使用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此外,支架采用白布分割出多个区域,在同样的空间内白布的展开面积是原来挂一块白布面积的两倍,因此,增大了昆虫固着面积,提高了灯诱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白布,2-灯泡,3-电线,4-挂钩,101-弧形杆,102-十字形叉杆,103-环形杆,104-支撑杆,105-支撑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
便携式灯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支架、白布1、灯泡2以及与灯泡2连接的电线3,所述的支架由四根弧形杆101以及与弧形杆101底端连接的环形杆103组接成一个穹形支架结构,穹形支架结构的底部设置有与环形杆103连接的十字形叉杆102,在穹形支架结构内部中央设置带有支撑爪105的支撑杆104,所述的支撑杆104底端连接在十字形叉杆102的交叉位置,其顶端通过支撑爪105与弧形杆101连接,支撑爪105与穹形支架结构的顶部形成一个笼式结构,在笼式结构内设置有灯泡2,在弧形杆101、十字形叉杆102、支撑杆104以及支撑杆104顶端的支撑爪105之间形成的竖直封闭区域内以及环形杆103内部设置有白布1;所述的支架采用薄壁钢管或塑料管制作,有效减轻整个灯诱装置的重量,便于携带;所述的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挂钩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大学,未经贵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596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