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废轮胎资源回收化的卧式螺杆结构裂解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57073.3 | 申请日: | 2014-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54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刘宝庆;陈小阁;张义堃;黄博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G1/10 | 分类号: | C10G1/10;C08J11/12;C09C1/5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轮胎 资源 回收 卧式 螺杆 结构 裂解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裂解炉,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废轮胎资源回收化的卧式螺杆结构裂解炉。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流行业的发展,我国的私家车和货车的数量逐年增高,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垃圾——废轮胎。对废轮胎进行回收利用,不仅可缓解其对环境的压力,降低污染,更可实现资源再生,从而带来经济、环境双重利益。目前,废轮胎的回收利用方式主要有三种:机械粉碎做胶粉、脱硫生产再生胶和热解生成重油、炭黑等重要化工原料。其中机械粉碎做胶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处理方式,但由于橡胶在常温是为韧性材料,难以粉碎到40目以上,且易大量产热老化变形,低温粉碎技术目前仍在研究中,但代价成本太高,不具有经济可行性;脱硫生产再生胶因生产能耗大、污染严重、无法达到环保要求,已逐渐被淘汰;热解技术可将废轮胎裂解为以燃气、燃油和炭黑为主的能源,裂解过程处理量大,环境污染少,因成本低、效益高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是最有前景的废轮胎处理方式。现在随着废轮胎热解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方向已从小型实验逐渐进入中式阶段,最终将逐步实现工业化生产和商业化运行。废轮胎裂解技术是将废轮胎在无氧或缺氧的状态下加热至适当的温度,使废轮胎中的高分子有机物裂解为燃气、燃油和炭黑为主的贮存性能源,其中燃气可以直接作为裂解热源,杜绝二次污染,燃油降温后可回收利用,炭黑处理后可达到与商业炭黑同等的质量。在裂解过程中,温度、压力和时间是影响裂解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反应温度对炭黑的质量影响颇大,而且裂解过程的温度一般在400℃以上,对裂解设备也是很大的考验。
目前的裂解设备形式多种多样,如移动床、固定床、流化床、烧蚀床、悬浮炉和回转窑等,其中多为间接加热装置,遇到的问题是裂解条件不易长期保持,裂解系统批量给料,不能长期连续运行。另外,裂解设备在高温条件下的密封性能不好会导致裂解过程裂解气泄漏,影响操作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废轮胎资源回收化的卧式螺杆结构裂解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它具有封闭式的炉体,炉体上部左侧和上部右侧分别设置了轮胎料块入口管和裂解气出口管,炉体内设有转子,转子两端分别支承在左、右的轴承支座中,通过左端的传动系统带动转子转动,炉体外侧下部布置有加热夹套,炉体右端下部设置裂解产品出口管,整个装置安装在鞍式支座上。
所述炉体是由左端板、右端板、上筒体、中筒体和下筒体共同围成,炉体向右倾斜角度为5°~10°。
所述设在炉体内的转子为中空轴,中空轴与下筒体的同轴安装,中空轴上设有螺旋叶片,中空轴左、右端分别开有出气口和进气口,螺旋叶片上的螺距从左至右为前疏后密。
所述加热夹套,用隔板分开的多级并联式结构,每级均设有交叉布置的折流板、一个热媒入口管和一个热媒出口管,加热夹套包覆在下筒体外,多个热媒入口管与入口总管连接,多个热媒出口管与出口总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生产周期短:本实用新型采用中空轴,内部可连续通入高温气体,可与加热夹套共同提供热源,传热面积大,为裂解反应发生创造了更有利条件。
(2)能量耗费低:本实用新型运行稳定后,热源可使用经分离过后的裂解产物;中空轴和加热夹套内高温气体采用逆流流动,且加热夹套仅包裹下筒体与裂解反应位置接触,采用多级并联方式,加热夹套内部设置折流板,延长高温气体停留时间。
(3)连续化操作:本实用新型螺旋叶片的螺距为前疏后密型,与下筒体之间留较小间隙,裂解产物随螺旋叶片的运转完全排出筒体,无死角存在,无需停机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炉体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加热夹套的展开示意图。
图中:1、传动系统,2、转子,2.1、出气口,2.2、左轴头,2.3、螺旋叶片, 2.4、中空轴,2.5、右轴头,2.6、进气口,3、轴承支座,4、炉体,4.1左端板,4.2、右端板,4.3、上筒体,4.4、中筒体,4.5、下筒体,5、轮胎料块进口管,6、裂解气出口管,7、产品出口管, 8、加热夹套,8.1、热媒入口管,8.2、热媒出口管,8.3、折流板,8.4、隔板,9、鞍式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570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锈钢锥筒缠绕控温带发酵罐
- 下一篇:生物质燃气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