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个水源之间可任意给、排水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54869.3 | 申请日: | 2014-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251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易宏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E03B1/02 | 分类号: | E03B1/02;E03B5/00;E03F1/00;E03F5/22 |
代理公司: | 广东莞信律师事务所 44332 | 代理人: | 吴炳贤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源 之间 任意 排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排水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多个水源之间可任意给、排水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实生活中,江河出海口,旱季海水倒灌会缺水,当地应对之策是“江库联网”,春季江河水量丰沛,从江河抽入一个水库,再将水由这个水库抽到另一水库,直到所有联网水库抽满,系统不设排水系统。旱季缺水时再用这些水供应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当其中一个水池或水库的水被污染或水质变坏时,则要加设通向大海的排水管道将水池或水库中变质的水排向大海,直接由一个如果给每个独立的水池或水库分别都架设有给、排水管道,会造成大量的材料资源浪费和由于架设管道而占用大量的土地。目前有的江库联网系统,不设置排水系统,由一个水库给水另一个水库,容易造成交互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多个水源之间可任意给、排水的系统,每个水源都可以向其它水源进行给排水操作。
提供一种多个水源之间可任意给、排水的系统,所述多个水源是可蓄水的水池或水库,每个水池或水库的内部设有一独立的中转腔室,两相邻水源之间的中转腔室之间设有给、排水主管道相连通,每根给、排水主管道上设有主管道电动阀门,在所述主管道电动阀门的一侧设有抽水泵,在所述抽水泵两侧的主管道上开有连接口,所述两个连接口上连接有一根虹吸分支管道,在虹吸分支管道上设有分支电动阀门;在每个水源中的中转腔室中还设有用于该水源自身的给、排水支管道,在给、排水支管道上设有电动阀门。
在上述多个水源之间可任意给、排水的系统中,其中一个水源的中转腔室设有通向供水水源的抽水管,抽水管中设有电动阀门的抽水泵;在其它任意水源中的一个水源的中转腔室中设有通向外部的排水管的排水泵。
在上述多个水源之间可任意给、排水的系统中,其中任何一个水源的中转腔室还可以通过另一根给、排水主管道与第三个或多个其它水源的中转腔室相连通;所述另一根给、排水主管道上也设有主管道和电动阀门,在该主管道电动阀门的一侧设有另一个抽水泵,在所述另一个抽水泵两侧的主管道上开有连接口,所述两个连接口上也连接有一根虹吸分支管道,在虹吸分支管道上设有分支电动阀门;在第三个水源中的中转腔室中还设有用于该水源自身的给、排水支管道,在给、排水支管道上设有电动阀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当其中一个水源需要给水时,可打开与其相邻的一个或多个水源的中转腔室中的放水阀门,启动抽水泵,其它水源中的水或自然水源都可以通过主管道送至该水源中,同理,当其中一个水源需要将被污染的存水排出时,可将与其相邻的一个水源或多个水源的给水阀门关闭,启动水泵,将需要排水水源中的存水通过主管道的中转腔室将存水排入大海。本系统可以由江或任意干净水库供水给任意抽干污水的水库,或者由江直接给任意水库供水,同时本系统通过控制阀门可以形成一个将任意污染了的水库水直接通向大海的排水虹吸系统或抽水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个水源之间可任意给、排水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所示:设计一种多个水源之间可任意给、排水的系统,所述多个水源7、11、12是可蓄水的水池或水库,每个水池或水库的内部设有一独立的中转腔室8,两相邻水源之间的中转腔室8之间设有给、排水主管道10相连通,每根给、排水主管道10上设有主管道电动阀K1、K2、K3、K4,在所述主管道电动阀门K1、K2、K3、K4,的一侧设有抽水泵J1、J2、J3、J4,在所述抽水泵J1、J2、J3、J4两侧的主管道上开有连接口,所述两个连接口上连接有一根虹吸分支管道5,在虹吸分支管道5上设有分支电动阀门M1、M2、M3、M4;在任意i,i∈{7,11,12,...}水源中的中转腔室8中还设有用于该水源自身的给、排水支管道,在给、排水支管道上设有电动阀门Pi,i∈{7,11,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理工学院,未经东莞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548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