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软组织割刀的钩状神经剥离子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54230.5 | 申请日: | 2014-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8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 发明(设计)人: | 杨兴海;尹华斌;肖建如;李嵩;杨默松;周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17/3209 | 分类号: | A61B17/3209;A61B1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卓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2 | 代理人: | 巫蓓丽 |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软组织 割刀 钩状 神经 离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钩状神经剥离子的改进,属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带软组织割刀的钩状神经剥离子。
背景技术
钩状神经剥离子广泛应用于普外科、脊柱外科及脊柱肿瘤外科手术中,主要用于分离显露深部重要软组织如神经、血管、肌腱、筋膜、硬脊膜等,为创造一个清晰、清洁的手术术野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的钩状神经剥离子,由手柄、操作杆和钩状头部构成,手柄固定在操作杆的后端,操作杆的前端固定设有钩状头部,其不足之处在于:在分离显露重要软组织的过程中,常常在钝性分离的同时,需要锐性切开覆盖于其表层的浅层软组织,而多个手术器械在狭小的手术空间中操作,常给术者造成很大的困扰,且在锐性切开过程中,有损伤深层重要组织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需要切开浅层覆膜显露深部组织的操作中,减少使用手术器械的数量,能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的带软组织割刀的钩状神经剥离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软组织割刀的钩状神经剥离子,由手柄、操作杆和钩状头部构成,所述的手柄固定在操作杆的后端,所述的操作杆的前端固定设有钩状头部。所述的钩状头部的折弯处的内侧壁上固定设有软组织割刀。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与目前使用的钩状神经剥离子相比,在钩状神经剥离子完成浅层与深层组织之间的钝性分离后,可继续使用软组织割刀进行锐性切开浅层组织操作,减少了在狭小手术空间中操作的手术器械数量,避免了应用尖刀等锐器进行切开操作中损伤深部软组织的风险,使用更加方便,缩短了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软组织割刀的钩状神经剥离子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中沿A-A断面剖视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如下所示:
1.手柄; 2.操作杆; 3.钩状头部; 4.软组织割刀。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的一种带软组织割刀的钩状神经剥离子,由手柄1、操作杆2和钩状头部3构成,所述的手柄1固定在操作杆2的后端,所述的操作杆2的前端固定设有钩状头部3,所述的钩状头部3的折弯处的内侧壁上固定设有软组织割刀4。手术过程中,在钩状头部3完成浅层与深层组织之间的钝性分离后,可继续应用软组织割刀4进行锐性切开浅层组织操作,减少了在狭小手术空间中操作的手术器械数量,避免了应用尖刀等锐器进行切开操作中损伤深部软组织的风险,使用更加方便,缩短了手术时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542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骨科医疗取钉器
- 下一篇:胫骨子母固定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