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茶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53556.6 | 申请日: | 2014-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8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徐位愿 | 申请(专利权)人: | 邦田(广州)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A47G19/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燕娴 |
地址: | 510730 广东省广州市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茶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茶具。
背景技术
茶具是人们喝茶时必不可少的工具。目前的茶具主要由茶几、底盘等构成。这些茶具的体积较大,质量较重,非常不方便携带出行。这些茶具仅适用在室内使用。而现代社会,人们经常户外活动及出差旅行,故传统的茶具因不方便携带,从而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同时,目前的茶具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可适用于多种场所的便携式茶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便携式茶具,包括底盘、壶托和杯托,所述底盘具有容纳茶壶和茶杯的空腔,所述底盘的上端设有与空腔相通的开口,所述杯托的下面设有与底盘的侧壁上端匹配的第一卡槽,所述杯托卡接于底盘的侧壁上端;所述壶托与杯托连接一起形成盘盖,所述盘盖盖于开口。
优选的,所述壶托设有至少1个通孔。
优选的,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呈方形,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壶托的中部,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为2个;所述第二通孔呈条状,所述第二通孔具有3组,且每组所述第二通孔具有3个,3个所述第二通孔平行排列设置,3组所述第二通孔绕壶托的中心线圆周分布。
优选的,所述杯托呈圆饼状,所述第一卡槽呈圆弧状,所述第一卡槽位于杯托下面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壶托设有与杯托外形匹配的圆弧状的缺口,所述缺口与杯托连接。
所述壶托的下面设有与开口匹配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直径小于开口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壶托的上面外缘设有环状的第二凸台。
优选的,所述开口呈圆形,所述开口的直径为40mm~60mm。
优选的,所述底盘具有底部和环形部,所述环形部的下端与底部的上端滑动套接。
优选的,所述壶托的底面设有第二卡槽。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本便携式茶具包括具有空腔的底盘、杯托和和壶托,且所述杯托和壶托连接一起形成盘盖,此盘盖盖着开口,从而可使空腔封闭,而将茶杯和茶壶放置于封闭的空腔内,这结构紧凑,非常方便携带和存放,故无论是室内还是户外都非常适用;本便携式茶具的连接结构紧凑,且体积小,质量轻,同时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茶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茶具的其中一种使用方式的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茶具壶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杯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的便携式茶具,包括底盘1、壶托2和杯托3,所述底盘1具有容纳茶壶和茶杯的空腔4,所述底盘1的上端设有与空腔4相通的开口,所述杯托3的下面设有与底盘1的侧壁上端匹配的第一卡槽5,所述杯托3卡接于底盘1的侧壁上端;所述壶托2与杯托3连接一起形成盘盖,所述盘盖盖于开口。具体的,所述开口呈圆形,所述开口的直径为50mm。具体的,壶托2的直径稍大于开口的直径,这使壶托2置于开口时,保证壶托2和杯托3连接一起形成的盘盖可封闭开口。同时,为提高壶托2的置于开口的稳定性,所述壶托2的下面设有与开口匹配的第一凸台6,所述第一凸台6的直径小于开口的直径。壶托2置于开口时,所述第一凸台6插入开口。而为防止冲洗茶杯和倒茶时茶水自壶托2处流到桌面或地面,所述壶2托的上面外缘设有环状的第二凸台7。
如图1、2和图4所示,所述壶托设有11个通孔。所述通孔包括第一通孔8和第二通孔9,所述第一通孔8呈方形,所述第一通孔8设置于壶托2的中部,所述第一通孔8的数量为2个,且两个第一通孔8对角设置,即2个第一通孔8的对角线在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二通孔9呈条状,所述第二通孔9具有3组,且每组所述第二通孔9具有3个,3个所述第二通孔9平行排列设置,3组所述第二通孔9绕壶托2的中心线圆周分布。这保证冲洗茶杯的水或倒茶时溢出的茶水可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流入空腔,避免这些水或茶水自壶托流到桌面或地面。具体的,在壶托2的中间设有一个方形凹槽,在凹槽中设置两个对角分布的第一通孔8,而相邻两组的第二通孔9之间的圆心角为90°,这使通孔均匀分布,进一步保证茶水可顺畅流入空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邦田(广州)茶业有限公司,未经邦田(广州)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535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