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的逆变器老化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53518.0 | 申请日: | 2014-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61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肖宇;钱立平;董磊;邹瑞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40 | 分类号: | G01R31/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22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逆变器 老化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逆变器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逆变器老化测试的装置。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把直流电能(包括太阳能电池、蓄电瓶、风能、核能等产生的电能)转变成交流电(一般为220V、50HZ正弦或方波)的电子设备。通俗的讲,逆变器是一种将直流电(DC)转化为交流电(AC)的装置。一般由逆变桥、控制逻辑和滤波电路组成。
逆变器主要包括煤电逆变器,太阳能/光伏逆变器,风能逆变器,核能逆变器等,而且广泛适用于空调、家庭影院、电动砂轮、电动工具、缝纫机、DVD、VCD、电脑、电视、洗衣机、抽油烟机、冰箱,录像机、按摩器、风扇、照明等产品。
现行逆变器在生产完成后都要进行3-8小时的老化测试试验,方法是对逆变器施加额定工作条件加上额定负载,该负载一般是电子负载或大功率电阻负载,在高温条件下经过一定的时间让不良元器件暴露,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而在较长时间的逆变器老化测试过程中要白白消耗大量宝贵的能源,如生产老化10KW逆变器,连续老化隧道线为100工位,供电容量必须大于1000KW,8小时就要耗电8000度,电费也上万元,使逆变器在老化测试过程中电能白白的消耗在电阻,而且增加了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节能的逆变器老化测试装置,通过将最后一个DC并联输出模块输出端分别反馈连接到每一个逆变器老化测试单元DC并联输出模块的输入端以补偿电能的损耗,可以大大降低逆变器测试过程中的耗电量,并保证老化测试的有效性。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能的逆变器老化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AC/DC转换电路连接入市电电网;一组逆变器老化测试阵列连接于AC/DC转换电路之上或至少两组逆变器老化测试阵列并联于AC/DC转换电路之上;每组逆变器老化测试阵列由2-10个逆变器老化测试单元串联,再与可调负载串联而构成;
每组逆变器老化测试单元包括被试逆变器和DC并联输出模块,DC并联输出模块输入端与被试逆变器输出端连接;
每组逆变器老化测试单元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均设有交流接触器;
在每组逆变器老化测试阵列内:
第一个逆变器老化测试单元的被试逆变器的输入端与AC/DC转换电路输出端连接,剩余的逆变器老化测试单元的被试逆变器的输入端与前一个逆变器老化测试单元的DC并联输出模块输出端连接,最后一个DC并联输出模块输出端分别反馈连接到每一个逆变器老化测试单元DC并联输出模块的输入端,最后一个DC并联输出模块输出端同时与可调负载相连。
所述DC并联输出模块包括AC/DC转换电路、霍尔电流互感器、电流反馈比较电路、DC/DC转换电路和电压反馈比较电路,被试逆变器输出的工频电源送至AC/DC转换电路的输入端,AC/DC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穿过霍尔电流互感器,霍尔电流互感器输出信号连接电流反馈比较电路,控制AC/DC转换电路输出恒定电流,电流反馈比较电路连接AC/DC转换电路,使其输出电流被控制恒定,DC/DC转换电路的输出端经防回流二极管至输出端,电压反馈比较电路连接输出端,电压反馈比较电路输出端连接DC/DC转换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AC/DC转换电路采用可控硅光耦控制移相触发导通模块,组成可控硅移相触发整流,其整流形式是单相桥或三相桥,控制方式是半桥或是全桥。
所述可控硅光耦控制移相触发导通模块包括:单向可控硅Q1、单向可控硅Q2、PNP三极管Q3、光耦U1、电阻R1-R3、电容器C1,其中,单向可控硅Q1的触发极和阳极分别连接单向可控硅Q2的阴极和阳极,单向可控硅Q2的触发极连接另一端接输出端的一电容器C1、经R2连接PNP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单向可控硅Q1的阳极,三极管Q3的基极接光耦U1的发射极,同时经电阻R3接输出端,光耦U1的集电极连接单向可控硅Q1的阳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大连理工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535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