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53343.3 | 申请日: | 2014-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0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闵海军;忻云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21/05 | 分类号: | B60G21/0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扭转 后桥 横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扭转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日益普及,汽车底盘采用扭转梁后桥的结构型式越来越多。图1为传统汽车扭转梁后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传统汽车扭转梁后桥10包括两个纵臂12和横梁11,通常由横梁11连接位于两端的纵臂12,并且通过纵臂12前端的衬套管13压装橡胶衬套后实现与车身之间的连接。这种结构的汽车扭转梁后桥用纵臂12后端的轴颈连接板14实现与车轮的连接,用弹簧座支架15配合螺旋弹簧、减振器支架16配合减振器实现与车身的软性连接以达到减振和支撑车身重量的作用。
图2为传统汽车扭转梁后桥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沿A-A线剖开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特别地,这种后桥采用的横梁11为管状封闭横梁。结合图3,横梁11的中心截面111为封闭截面。这类横梁11的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卷圆、激光焊接、落料、扩口、成型及切边。虽然这种横梁的性能好,但是工艺非常复杂、价格高且性价比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扭转梁后桥横梁工艺复杂、价格高且性价比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包括横梁本体,其特点在于,所述横梁本体的两侧边向外翻折形成翻边,使得所述横梁本体的中心横截面为U形,所述横梁本体的中心宽度小于两端宽度。
较佳地,所述翻边的宽度沿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至中心逐渐减小。
较佳地,所述横梁本体两侧的所述翻边之间的夹角为10°-25°。
较佳地,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宽度是中心宽度的1.2倍至2.2倍。
较佳地,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上开设有定位孔。
较佳地,在所述横梁本体的两端上开设有多个减重孔。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将横梁中心截面设置为U形结构,并根据应力分布来设计横梁的翻边,这样可以通过减小模具的角度来控制冲压翻边反弹的问题。此外,这种横梁的工艺简单,只需要进行落料、切边兼冲孔、成型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汽车扭转梁后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汽车扭转梁后桥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沿A-A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用于扭转梁后桥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的立体图。
图6为图5中沿B-B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的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用于扭转梁后桥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汽车扭转梁后桥20包括两个纵臂22和横梁本体21,横梁本体21连接位于两端的纵臂22,并且扭转梁后桥20通过纵臂22前端的衬套管23压装橡胶衬套后实现与车身之间的连接。
图5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的立体图。图6为图5中沿B-B线剖开的剖视图。如图5和图6所示,特别地,横梁本体21的两侧边向外翻折形成翻边211、212,由此使得横梁本体21的中心横截面为U形,并且横梁本体21的中心宽度小于两端宽度。特别地,横梁本体21两侧的翻边211、212之间的夹角C为10°-25°,优选为10°、20°或25°。这样扭转梁后桥横梁在加工 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减小模具的角度来控制冲压翻边反弹的问题。
图7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的侧视图。如图7所示,进一步地,将横梁本体21的两端进行扩口处理,即将横梁本体21的两端宽度a1设置为中心宽度a2的1.2倍至2.2倍,这样可以降低横梁与纵臂连接处的应力。
图8为本实用新型汽车扭转梁后桥横梁的主视图。如图8所示,根据应力分析,通常横梁本体21的中间部分应力小,两端的应力大。因此按照应力分布,将横梁本体21的翻边(如图8中所示翻边212)的宽度沿横梁本体21的两端至中心逐渐减小。这种将翻边进行两端延长,中间缩短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横梁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533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横向稳定杆连接杆结构
- 下一篇:汽车底盘的调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