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合老年及儿童乘座的安全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53227.1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5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戚书宁;刘禹辰;李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戚书宁 |
主分类号: | B66B11/02 | 分类号: | B66B11/02;B66B13/30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 22206 | 代理人: | 李晓莉 |
地址: | 130012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合 老年 儿童 安全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安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合老年及儿童乘座的安全电梯。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电梯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已普及应用。它为人们的生活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电梯在运行的过程中,事故随时可能都会发生,乘座人员在电梯坠落过程中,造成了人身伤害。有时还会出现停电现象,或电梯出于某种故障停止了上下动行,乘座人员造成一定的惊吓。现有的事故应急方法是在电梯上设有报警按钮,按下报警按钮,等待救援。这种方式都是被动的救援方式,乘座人员只有在惊魂未定时消极地等待,有时耽误了宝贵的救援时间。同时目前的电梯厢内的设计也过于单一,没有考虑到人性化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到老年及儿童乘座的舒适性及安全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电梯门关闭状态下,乘座人员可自行打开的适合老年及儿童乘座的安全电梯。
设计一种适合老年及儿童乘座的安全电梯,包括轿厢及轿厢门,所述轿厢门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安全门,总共上下两扇门,安全门的两端设置有滑槽,安全门的一侧设置有安全锁及钥匙箱;其中轿厢侧壁上端设置有把手,下端设置有折叠座椅。钥匙箱外部设有玻璃,由玻璃密封,在钥匙箱旁挂有安全锤。所述的折叠座椅设有弹簧折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一种门中门的设计理念,可以在电梯厢门关闭的状态下,不依靠电及自动方式,乘座人员即可以自行通过机械及人工方式打开电梯厢门,这种救援方式是一种主动积极的自救方式,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被动救援方式,这种安全门设置有滑槽,可以通过滑槽进行滑行运动,直至开启及人员通过。厢门上设置有安全锁是考虑安全门在必要时才需打开,防止滥用。另外,本发明还设置有把手,在电梯坠落过程中,即对儿童及老年起到一定的安全作用,同时也对他们起到心理上的寄托及安抚。电梯轿厢内设置有折叠座椅是考虑到客车卧铺过道上的折叠座椅的设计方式,通过设置的折叠座椅可以方便老弱病残人员的乘座,非常人性化,同时还不占用电梯内窄小的空间。总之,这种电椅符合现代需求,简单易行,方便利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滑槽、2-安全门、3-安全锁、4-钥匙箱、5-把手、6-折叠座椅、7-轿厢门、8-轿厢侧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主要有滑槽、安全门、安全锁、钥匙箱、把手、折叠座椅、轿厢门、轿厢侧壁、弹簧折页等部件,主要包括轿厢及轿厢门7,所述轿厢门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安全门2,总共上下两扇门,这样设计是为了方面通过,如果电梯突然骤停于厢门的中部,可以必要时打开上部门或下部门。当然,安全门也可以设计成一扇门,门可以设计的大些,方便乘座人员通过。安全门的两端设置有滑槽1,安全门的一侧设置有安全锁3及钥匙箱4;其中轿厢侧壁8上端设置有把手5,下端设置有折叠座椅6。钥匙箱外部设有玻璃,由玻璃密封,在钥匙箱旁挂有安全锤。所述的折叠座椅设有弹簧折页。通过一种门中门的设计理念,可以在电梯厢门关闭的状态下,不依靠电及自动方式,乘座人员即可以自行通过机械及人工方式打开电梯厢门,这种救援方式是一种主动积极的自救方式,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被动救援方式,这种安全门设置有滑槽,可以通过滑槽进行滑行运动,直至开启及人员通过。厢门上设置有安全锁是考虑安全门在必要时才需打开,防止滥用。另外,本发明还设置有把手,在电梯坠落过程中,即对儿童及老年起到一定的安全作用,同时也对他们起到心理上的寄托及安抚。电梯轿厢内设置有折叠座椅是考虑到客车卧铺过道上的折叠座椅的设计方式,通过设置的折叠座椅可以方便老弱病残人员的乘座,非常人性化,同时还不占用电梯内窄小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戚书宁,未经戚书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532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