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水箱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52602.0 | 申请日: | 2014-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94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管印庄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州大丰玻璃钢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33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水箱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箱成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水箱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水箱按材质主要分为为玻璃钢水箱、金属水箱两种,按照功能不同分为生活水箱、消防水箱、生产水箱、人防水箱、家用水塔五种,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为金属水箱,金属水箱多由单元矩型模压板拼装而成,利用最少的耗材,通过模具成型的方法达到最佳强度的效果,水箱成型后的线型流畅,立体感好,且能美化市容。
在现有的水箱单块模压板成型时,通常是使用成型模具成型的,在成型过程中,针对“L”型模压板成型时,现有的技术是先将板材的边角料去除,然后通过模具单面成型,单面成型后将板材反转180。,成型另外一面,成型完毕后再通过折弯机将两面结合处折成直角边,操作过程繁琐,并且板材成型步骤多,不良率高且效率低,也有部分厂商通过将成型上模的单边做成活动式,在制作“L”型模压板时,将单边的活动模拆除,然后将成型和折弯一次完成,但是这样设计后的模具在制作不需折弯的模压板时,需再次将单边的活动模通过螺栓安装,此种设计所存在的弊端是螺栓固定的活动模在长时间受力后易松动,以致造成模具损坏或者产品的不良。
针对以上,设计一种新型水箱成型模具,使其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仅需两步骤即可将模压板成型,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并大大降低不良率,是本行业研发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技术功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水箱成型模具,包括一个下模底架,下模底架上方托有下模,下模的四周通过螺栓固定有调节板,下模的上方为上模,上模的中间部分为上模型腔,上模型腔的形状和下模的形状相匹配,上模型腔的大小以能够将下模包含并且距下模最外边存在0.5~4mm的间隙为标准;在上模型腔的边角处,加工有两个避料孔,所述的避料孔和上模型腔相连接,其深度和上模型腔深度相同,其长度D为50mm,宽度C为5mm;上模的左右侧边上,靠近上表面10mm处,分别加工有两个安装孔,所述的安装孔为半圆状,向上模内侧掏空,内侧掏空的距离B为50mm。
所述的下模底架由一个底板和底柱以及模具台组成,底柱为四根,设置在底板的四角处,底柱上方为模具台,所述的模具台中间处墩放下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模型腔的边角处加工两个避料孔,在模压板折弯成型工序可有效避让边角料,并且上模为一体式,强度高,下模四边设置有调节板,可通过调节板来控制下模与上模结合时的间隙,以此来控制加工板厚,可实现一模多用。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共有附图5张,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下模组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模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模、下模组装示意图。
图4和图5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示意图。
附图中:1、下模,2、上模,3、下模底架,4、模压板,11、调节板,12、螺栓,21、上模型腔,22、安装孔,23、避料孔,31、底板,32、底柱,33、模具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描述。如附图所示,一种新型水箱成型模具,包括一个下模底架3,所述的下模底架3由一个底板31和底柱32以及模具台33组成,底柱32为四根,设置在底板31的四角处,底柱32上方为模具台33,模具台33的作用为中间处墩放下模1并保证下模不坠落。下模底架3上方托有下模1,下模1的四周通过螺栓12固定有调节板11,下模1的上方为上模2,上模2的中间部分为上模型腔21,上模型腔21的形状和下模1的形状相匹配,上模型腔21的大小以能够将下模1包含并且距下模1最外边存在0.5~4mm的间隙为标准;在上模型腔21的边角处,加工有两个避料孔23,所述的避料孔23和上模型腔21相连接,其深度和上模型腔21深度相同,其长度D为50mm,宽度C为5mm;上模2的左右侧边上,靠近上表面10mm处,分别加工有两个安装孔22,所述的安装孔22为半圆状,向上模2内侧掏空,内侧掏空的距离B为50mm。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下模1墩放在模具台33上,并将下模底架3固定在外部液压机台上,通过调节螺栓12将调节板11和下模1之间的间隙内插入钢片加以固定,通过调节板11来控制下模1与上模2结合时的间隙,以此来控制加工板厚,加工时,先将长方形的模压板型材边角料去除,将一边放置到下模1上,降下上模2,将第一面的成型和两面结合处的折弯工序完成,折弯过程中,竖直方向上两侧的边料进入到两个避料孔23内,避免损坏模压板4,然后将半成型模压板4反转180度,已经成型好的一面放置在最外侧模具台33缺口的一端,压下上模2成型第二面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州大丰玻璃钢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德州大丰玻璃钢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526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以顶杆为力源的托起机构
- 下一篇:钢管椭圆形端头加工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