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平衡独轮车的带有辅助轮的踏板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51446.6 | 申请日: | 2014-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73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陈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陈 |
| 主分类号: | B62K11/00 | 分类号: | B62K11/00;B62J2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24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衡 独轮车 带有 辅助 踏板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独轮车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辅助轮的独轮车。
背景技术
自平衡电动独轮车是一种电力驱动、具有自我平衡功能的代步工具;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交通拥堵也成了普遍现象,电动独轮车代替自行车和电动车作为交通工具是时尚潮流的发展。自平衡电动独轮车的兴起,即将引发一场新的交通革命;现有电动独轮车的骑行时,都是需要先用一只脚踩在踏板上,小腿和侧壁相抵,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然后另一只腿站上去,从而实现骑行动作;但是小腿和侧壁相抵非常不舒服,骑行久了还会造成淤青。现有的独轮车一般配有与踏板能够可拆卸连接的辅助轮,然而该种辅助轮仅能用在初学的时候供用户寻找平衡感,在正常骑行时不适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平衡独轮车的带有辅助轮的踏板系统,从而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平衡独轮车的带有辅助轮的踏板系统,包括有安装在车身两侧的两个竖向设置的踏板安装杆,以及设置在车身两侧的两个踏板,所述踏板下方安装有辅助轮,所述两个踏板安装杆在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踏板通过连接轴转动连接在滑动块上;所述踏板安装杆上部通过轴承连接有传动螺杆,传动螺杆与一个安装在车身内的驱动模块传动连接,所述滑动块朝向踏板安装杆的一面成型有与传动螺杆配合传动连接的传动螺纹;所述两个踏板上方均安装有用以检测用户脚部是否踩在踏板上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及驱动模块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踏板上固定安装有磁铁a,所述车身两侧面固定安装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收起状态的踏板上的磁铁a位置相对应;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一个开口朝向车身外侧的长条形的塑料材质或铝合金材质的壳体,壳体内与开口相对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磁铁b和环形的磁铁c,磁铁b的磁场方向和收起状态的踏板上的磁铁a的磁场方向相同,磁铁c的磁场方向和收起状态的踏板上的磁铁a的磁场方向相反;所述壳体内固定连接有与磁铁b磁场方向垂直的圆形连接柱,连接柱位于壳体内靠近开口的位置;所述连接柱上固定套接有一个旋转阻尼器,旋转阻尼器上固定套接有一个长条形的衔铁,壳体底部位于磁铁c之内的位置连接有一个非磁性材料的弹簧;所述衔铁与磁铁c相对且与弹簧连接的一面为第四壁面,所述衔铁与磁铁b相对且与第四壁面相邻的壁面为第三壁面,第三壁面与第四壁面之间呈钝角,所述衔铁与第四壁面相对的壁面为第一壁面,第一壁面与第三壁面平行,所述衔铁与第三壁面相对的壁面为第二壁面,第二壁面与第四壁面相平行,所述第一壁面与第二壁面过渡位置处于靠近磁铁c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的驱动模块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与传动螺杆同轴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踏板安装杆上沿竖直方向成型有两个燕尾槽,所述滑动块上成型有与所述燕尾槽滑动配合连接的燕尾榫;所述踏板安装杆朝向滑动块的一面上位于两个燕尾槽之间成型有容纳所述传动螺杆的圆弧形凹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用户的脚部未踩到踏板上或者仅有一只脚踩到踏板上时,滑动块位于踏板安装杆的下端部位置,这时踏板下方的辅助轮下端面与独轮车的车轮下端面是平齐的,这样当开始骑行时,仅有一只脚踩在一个踏板上时,车身的侧面对用户小腿产生的压力较小,即使是初学者小腿也不易因为与车身侧面产生挤压而受伤,当用户的两只脚都踩到踏板上之后,两个踏板上的传感器检测到两个踏板均被踩踏,则控制器控制步进电机驱动传动螺杆转动,从而使两个踏板同时沿着踏板安装杆向上升起,当要停下来时,用户可一只脚踮起脚尖,使脚底撤销对传感器的压力,则控制器控制踏板向下移动,至辅助轮与地面接触,这样可平稳地停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滑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独轮车踏板展开过程的示意图。
图5是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磁铁a与控制装置相吸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磁铁a与控制装置相排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1、车身;2、踏板安装杆;3、滑动块;31、燕尾榫;32、传动螺纹;33、踏板连接孔;4、踏板;41、辅助轮;42、传感器;43、连接轴;5、传动螺杆;6、驱动模块;7、控制装置;71、壳体;72、磁铁b;73、磁铁c;74、衔铁;741、第一壁面;742、第二壁面;743、第三壁面;744、第四壁面;75、连接柱;76、旋转阻尼器;77、弹簧;8、磁铁a。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陈,未经李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514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