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激光雷达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49327.7 | 申请日: | 2014-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73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何炎祥;徐正全;彭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5/06 | 分类号: | B62D55/06;G01S13/93;G01S17/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雷达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器人,具体为一种激光雷达机器人。
背景技术
地质灾害是一种由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区作用有关的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地质灾害种类繁多, 分布广泛, 活动频繁, 危害严重, 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自然灾害总损失的20%以上,直接影响了人民的生活, 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减少损失, 查清我国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 国土资源部从1999年开始,在地质灾害严重的县(市) ,陆续部署开展了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调查的重点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6种地质灾害类型。据调查数据显示,其中滑坡占灾害总数的51%;崩塌占17%;泥石占8%;地面塌陷占5%;地裂缝占3 %;不稳定斜坡占16%。可以看出,斜坡灾害(崩、滑、流、不稳定斜坡)是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因此,我国地质灾害的防治形势十分严峻,防治任务十分繁重。
目前针对地质灾害的救援还仅仅停留在人工救援上,这种方式不仅耗时、耗力、效率低下,而且在面对地质灾害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搜索,探测地质灾害中生命源,估量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技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为弥补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激光雷达机器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激光雷达机器人,至少包括激光发射器、雷达传输天线、履带、控制面板、轮装式雷达、激光接收器;所述的激光发射器设置在机器人头部,能够持续向前方发射激光射线;所述的雷达传输天线安装在机器人背部,用于接收和传输机器人探测到的数据信息;所述的履带设置在机器人左右两侧,用于机器人行进过程中的抓地;所述的控制面板设置在机器人前端,能够用来设置机器人的速度、方向、频率等参数;所述的轮装式雷达设置在履带上,能够向机器人左右方向发射雷达波,探测路面情况,防止机器人与阻碍物相撞;所述的激光接收器设置在控制面板上,用于接收激光射线的反射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激光雷达机器人将激光探测技术与雷达传输技术相结合,在配合机器人的履带式设计,在地质灾害救援中,既能在复杂的地面情况上平稳运行,又能准确探测到相关数据信息,且结构简单,体积小巧,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功能结构简图;
由图1可知,1为雷达传输天线,2为激光发射器,3为履带,4为控制面板,5为轮装式雷达,6为激光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激光雷达机器人,至少包括激光发射器、雷达传输天线、履带、控制面板、轮装式雷达、激光接收器;所述的激光发射器设置在机器人头部,能够持续向前方发射激光射线;所述的雷达传输天线安装在机器人背部,用于接收和传输机器人探测到的数据信息;所述的履带设置在机器人左右两侧,用于机器人行进过程中的抓地;所述的控制面板设置在机器人前端,能够用来设置机器人的速度、方向、频率等参数;所述的轮装式雷达设置在履带上,能够向机器人左右方向发射雷达波,探测路面情况,防止机器人与阻碍物相撞;所述的激光接收器设置在控制面板上,用于接收激光射线的反射波。
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原理为:激光发射器持续不断向前方发射激光射线,激光射线遇到障碍物后发生回射,激光接收器能够从回射的射线测量出与目标的距离,轮装式雷达安装在履带上,能够向机器人左右两侧发出雷达波,雷达波可以探测到机器人两侧的障碍物,从而保证机器人前后、左右均做到无角度探测,机器人采用履带式设计,在行进过程中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路面环境,保障机器人的平稳运行,雷达传输天线用于接收和传输数据信息,及时发送机器人探测到的生命源和建筑物受损度等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光谷北斗地球空间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493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人智能气象监测站
- 下一篇:标签纸带同步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