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在模内自行拉拔切水口的新型牛角式模具进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48919.7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49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周少斌;余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广正模具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说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30 | 代理人: | 宁尚国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 拉拔 水口 新型 牛角 模具 胶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精密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在模内自行拉拔切水口的新型牛角式模具进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生活中对使用的产品外观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意义上的点进胶不能应用于肉眼能看到的产品表面当中,因此就产生了一种在牛角式的进胶方式。首先,在以往传统的牛角式进胶中,母模流道与公模2和公模入子3的牛角流道5分离成两个部分,在塑胶完成充填,开模时母模流道11先行脱离,牛角流道5还在公模入子3里,顶出时,公模入子牛角流道极其容易被顶飞,导致公模流道8打伤产品且不便回收(如图1);或停留在模具中,导致压模,对模具的有效生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次,在以往的行位潜伏式进胶设计当中,它是由主流道经母模流到行位上,然后在行位上成45度角潜伏到公模中的产品骨位或斜顶上,完成塑胶的充填;这就意味着当塑胶填充完毕后,在行位上的潜伏式流道与公模成45度夹角,在行位水平运动中,极其容易产生脱粉现象,残留在模仁上。
终上所述,现注塑模具用的现有技术的进胶结构存在着以下三个缺点:
1.现有技术的牛角式进胶极其容易被顶飞,导致流道打伤产品且不便回收;
2.现有技术的牛角式进胶,其流道极其可能停留在模具中,导致压模,对模具的有效生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现有技术的行位潜伏式进胶横跨行位及模仁,极易产生脱粉现象,不利于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模内自行拉拔切水口的新型牛角式模具进胶结构, 此结构解决了注塑过程中水口被顶飞,打伤产品,不便回收以及脱粉现象给生产带来的巨大困扰,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模内自行拉拔切水口的新型牛角式模具进胶结构,包括母模、公模、公模入子、斜顶,所述母模设有母模流道,所述公模入子、斜顶分别镶嵌于所述公模,所述公模入子上设有牛角流道,所述斜顶上设有进胶道,所述牛角流道与母模流道连接成一体,所述牛角流道潜伏到产品的骨位或斜顶的进胶道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为,用行位代替公模入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模具结构包括母模、公模、公模入子、斜顶,所述母模设有母模流道,所述公模入子、斜顶分别镶嵌于所述公模,所述公模入子上设有牛角流道,所述斜顶上设有进胶道,所述牛角流道与母模流道连接成一体,所述牛角流道潜伏到产品的骨位或斜顶的进胶道上;使处于熔融状态的塑胶经母模流道和牛角流道潜流到产品的骨位或斜顶的进胶道上,进而流进产品型腔,完成注塑;然后开模,所述牛角流道随母模流道被强行带出,所述牛角流道与产品骨位或斜顶先行分离,接着公模入子脱离产品,产品由顶针或斜顶顶出。此模具结构解决了注塑过程中水口被顶飞,打伤产品,不便回收以及脱粉现象给生产带来的巨大困扰,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牛角式进胶模具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一的新型牛角式模具进胶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二的新型牛角式模具进胶结构图。
图中各部件名称如下:
1—母模;
11—母模流道;
2—公模;
3—公模入子;
4—斜顶;
5—牛角流道;
6—进胶道;
7—行位;
8—公模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方式一:
如图2所示,一种在模内自行拉拔切水口的新型牛角式模具进胶结构,包括母模1、公模2、公模入子3、斜顶4,所述母模1设有母模流道11,所述公模入子3、斜顶4分别镶嵌于所述公模2,所述公模入子3上设有牛角流道5,所述斜顶4上设有进胶道6,所述牛角流道5与母模流道11连接成一体,所述牛角流道5潜伏到产品的骨位或斜顶4的进胶道6上;处于熔融状态的塑胶经母模流道11和牛角流道5潜流到产品的骨位或斜顶4的进胶道6处,进而流进产品型腔,完成注塑;然后开模,所述牛角流道5随母模流道11被强行带出,所述牛角流道5与产品骨位或斜顶4先行分离,接着公模入子3脱离产品,产品由顶针或斜顶4顶出。
实施方式二:
如图3所示,实施方式二与实施方式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实施方式二中用行位7替换实施方式一中的公模入子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广正模具塑胶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广正模具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489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具中斜顶的顶出导向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注蜡机胶模的六面定位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