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型谷物收获机籽粒输送绞龙间距调节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47780.4 | 申请日: | 2014-11-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17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华;张克平;柴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F12/46 | 分类号: | A01F12/4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30070***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小型 谷物 收获 籽粒 输送 间距 调节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粮食籽粒收获和输送领域,具体为一种小型谷物收获机籽粒输送绞龙间距调节装置。
二、背景技术:
籽粒输送绞龙是小型粮食谷物联合收获机械的主要籽粒输送装置,其输送的工作原理是当粮食籽粒进入水平螺旋输送绞龙时,由于物料本身的重力以及与机槽之间的摩擦力作用,使堆积在料槽底部的物料不随螺旋体旋转,而在螺旋叶片的推动下沿料槽底口向前移动,从而达到输送物料的目的,其情况好像不能旋转的螺母沿着转动的螺杆作直线运动一样。
现有小型收获机械中大多没有设置籽粒输送绞龙的间距调节机构,通常是根据收获粮食作物的大小尺寸选择合适的收获机械,实际生产作业中,稻麦联合收获机经适当调整可以用来收获豆类作物,但无法调整水平籽粒输送绞龙与箱体间距,输送时容易出现阻塞、加剧颗粒破碎、空转、输送不彻底等现象,并对输送绞龙的轴向尺寸精度产生影响,对其造成磨损,这对籽粒的输送产生较大影响。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现有技术及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小型谷物收获机籽粒输送绞龙间距调节装置。主要包括水平籽粒螺旋输送绞龙、收获机底部箱体、固定螺栓、轴承座承载滑道、带有刻度的联结滑槽、万向轴承座、输送绞龙转轴、调节螺栓,其特征在于水平螺旋输绞龙由两端万向轴承座通过其内部球轴承固定,万向轴承座支架一端设有滑道,其与联结滑槽连接,联结滑槽通过其低端固定螺栓与收获机底部箱体连接,调节螺栓固定于联结滑槽上,水平输送绞龙的两轴端分别联结此调节装置,水平籽粒螺旋输送绞龙的水平轴线位置调节可以通过联结于联结滑槽上的调节螺栓调节万向轴承座的位置来实现,通过扭转调节螺栓的上升或下降来调节万向轴承座沿联结滑槽的纵向位移,从而改变输送绞龙与收获机底部箱体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小型谷物收获机籽粒输送绞龙间距调节装置,该装置由水平籽粒螺旋输送绞龙、收获机底部箱体、固定螺栓、轴承座承载滑道、带有刻度的联结滑槽、万向轴承座、输送绞龙转轴、调节螺栓组成,其中水平螺旋输绞龙由两端万向轴承座通过其内部球轴承固定,万向轴承座支架一端设有滑道,其与联结滑槽连接,联结滑槽通过其低端固定螺栓与收获机底部箱体连接,调节螺栓固定于联结滑槽上,万向轴承座、调节螺栓、轴承承载滑道和联结滑槽组成了该调节装置的主体,通过调节绞龙两端连接在联结滑槽上的调节螺栓高度来改变承载绞龙旋转轴的万向轴承的位置,从而实现输送绞龙沿纵向的移动,即可通过调节螺栓改变螺旋轴轴承座与联结滑槽的径向相对位置,从而调节输送绞龙的水平位置,最终达到调节绞龙与箱体间距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收获机位置固定的水平螺旋输送绞龙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调节螺栓参照刻度调节轴承座位置从而调节输送绞龙与箱体间距,避免实际生产中多种作物收获机无法根据籽粒大小调节绞龙位置而造成收获籽粒破碎、阻塞、空转、输送不彻底及输送绞龙的磨损和输送效率过低等问题,。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水平籽粒螺旋输送绞龙 2.收获机底部箱体 3.固定螺栓 4.轴承座承载滑道 5.带有刻度的联结滑槽 6.遮挡片 7.万向轴承座 8.输送绞龙转轴 9.调节螺栓
图2是俯视图。
图3是左视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装置由轴承座和滑槽两部分组成,轴承座部分的径向位置可通过螺母调节,从而改变了输送绞龙的纵向位移。在对粮食作物收货前,先根据待收获粮食作物尺寸大小,确定需要参照联结滑槽5上的刻度值,再通过调节图3中调节螺母9调节相应的高度,固定螺母后即可确定输送绞龙与箱体的间距,然后再进行收获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农业大学,未经甘肃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477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