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制造软硬结合电路板中的防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44640.1 | 申请日: | 2014-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6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彭罗平;刘刚;徐海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铂联电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46 | 分类号: | H05K3/4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陈芳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造 软硬 结合 电路板 中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电路板生产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中软硬结合板在传递过程中防止板面划伤的防划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电路板是以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成的一种具有高度可靠性,绝佳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简称软板或FPCB(FPCB--全称为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或简称FPC),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的特点,主要使用在手机、笔记本电脑、PDA、数码相机、LCM等很多产品。其是为提高空间利用率和产品设计灵活性而设计的,能满足更小型和更高密度安装的设计需要,也有助于减少组装工序和增强可靠性。
在柔性电路板的生产过程中, 软硬结合板是一种兼具刚性PCB的耐久力和柔性PCB的适应力的新型印刷线路板,在所有类型的PCB中,软硬结合是对恶劣应用环境的抵抗力最强的,因此受到医疗和军事设备生产商的亲睐,我国的企业也正在逐步提高软硬结合板占总体产量的比例。现在客户在注重功能上要求的同时,产品的外观也是客户关注的焦点。软硬结合板在流转过程中,由于板边缘比较锋利,很容易造成产品的划伤,导致客户应外观不良而退货,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
由此,本发明人考虑对现有的软硬结合板制造生产过程的防划结构进行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在软硬结合板流转过程中防止板面划伤的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制造软硬结合电路板中的防划装置,该防划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定位板,连接前述两定位板的调节式连杆及设置于连杆上的定位框;所述每个定位板侧面具有多条平行设置的凸起,而相邻的凸起之间形成电路板的定位凹槽,进而前述两定位板具有定位凹槽的侧面相对设置,形成对电路板的夹持定位结构;所述定位框的开口端两侧与对应位置连杆连接,该定位框下端横杆上开设有多条凹槽,每条凹槽与对应夹持定位结构配合形成对每片电路板的定位机构。
进一步,所述调节式连杆数量为至少两根,每根连杆一端穿过前述两定位板且该端固定于一定位板内,另一端伸出于另一定位板外侧。
进一步,所述调节式连杆为一伸缩套管,该伸缩套管的重叠部分中至少置于最外侧的套管开设有定位孔,一定位杆穿过前述定位孔,进而形成伸缩调节的定位结构,从而实现两定位板之前的宽度调节。
进一步,所述定位杆为带有螺纹的旋钮。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的优势,且十分简便地实现了软硬结合板在流转过程中不被板边缘划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一种制造软硬结合电路板中的防划装置,该防划装置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定位板1、2,连接前述两定位板1、2的调节式连杆3及设置于连杆上的定位框4;其中,所述两定位板1、2的外侧分别设置还有定位环,连杆3为其最小内径大于1.6cm的不锈钢管。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前述每个定位板1或2(任意一个)侧面具有多条平行设置的凸起,而相邻的凸起之间形成电路板的定位凹槽,进而前述两定位板具有定位凹槽10的侧面相对设置,形成对电路板的夹持定位结构;所述定位框4的开口端两侧与对应位置连杆3连接,该定位框4下端横杆上开设有多条凹槽20,每条凹槽20与对应夹持定位结构配合形成对每片电路板的定位机构。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前述连杆3数量为至少两根,每根连杆3一端穿过前述两定位板1且该端固定于一定位板内,另一端伸出于另一定位板2外侧,所述连杆3为一伸缩套管,该伸缩套管的重叠部分中至少置于最外侧的套管开设有定位孔,一定位杆5穿过前述定位孔,该定位杆穿过端抵于最内侧套管的外壁上,形成抵压定位结构,从而实现两定位板之前的宽度调节,此时该定位上方带有旋钮。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最好的是,同时前述伸缩套管中每根套管在重叠部分均开设有对应的定位孔,形成定位通道,而这时一定位杆5穿过该定位通道,此时该定位杆为带有螺纹的旋钮,该定位杆5下端与螺母配合形成调节的定位锁定,进而形成伸缩调节的定位结构,从而实现两定位板之前的宽度调节。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前述定位框4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与连杆3相对伸缩的套管上,形成联动的伸缩调节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铂联电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铂联电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446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