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磁扒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44477.9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8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创丰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7/06 | 分类号: | A47J3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扒炉。
背景技术
铁板烧一般是借助各种碳、燃气、或其它燃料燃烧加热铁板,从而达到烧烤的目的。这些燃料使用起来不太方便,温度不易控制,从而影响烹饪质量;这些燃料也很难完全燃烧,造成浪费;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有毒的气体,污染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还隐藏着一氧化碳中毒和爆炸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扒炉,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点。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磁扒炉,包括机架,机架表面设有台面铁板,所述机架内设有配电箱,配电箱的输出端分别与功率发生器输入端和散热风机的输入端和控制面板输入端连接,功率发生器的输出端与线盘输入端连接,线盘位于台面铁板下表面处;还包括一抽气装置,所述抽气装置包括一设于该台面铁板上的导风器及一连接该导风器的通风管道,所述导风器包括有一设于所述台面铁板上的外罩及一与所述外罩枢设的调整件;所述外罩具有一与外部连通的外开口及一与该通风管道连通的内开口;所述调整件上开设有一导风口、一连通口及一介于所述导风口与所述连通口间的挡壁,配电箱内设有一控制电路,其包括一第一芯片,且其连接一第一二极管,其连接一第十五电阻,且所述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一第五电阻,且所述第五电阻并联一第四电阻,且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一第十三电容、一第十四电阻及一第十八电容。
所述调整件上向外延设有一控制件,所述控制件连接控制所述调整件转动。
所述线盘与台面铁板之间设有隔温层,所述功率发生器输出端与线盘输入端之间通过电缆线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芯片的型号为LM239N。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操控方便,节能环保,节能系数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抽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种电磁扒炉,包括机架1,机架表面设有台面铁板7,机架内部台面铁板下方设有一电磁发生器,该电磁发生器为台面铁板加热,所述机架内设有配电箱2,配电箱的输出端分别与功率发生器3输入端和散热风机4的输入端和控制面板5输入端连接,功率发生器的输出端与线盘6输入端连接,线盘位于台面铁板下表面处;还包括一抽气装置10,所述抽气装置包括一设于该台面铁板上的导风器101及一连接该导风器的通风管道102,所述导风器包括有一设于所述台面铁板上的外罩103及一与所述外罩枢设的调整件104;所述外罩具有一与外部连通的外开口105及一与该通风管道连通的内开口106;所述调整件上开设有一导风口107、一连通口108及一介于所述导风口与所述连通口间的挡壁109。
所述调整件上向外延设有一控制件,所述控制件连接控制所述调整件转动。
所述线盘与台面铁板之间设有隔温层8,所述功率发生器输出端与线盘输入端之间通过电缆线9电性连接。
配电箱内设有一控制电路,其包括一第一芯片,所述第一芯片的型号为LM239N。且其连接一第一二极管ZD4,其连接一第十五电阻R15,且所述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一第五电阻R5,且所述第五电阻R5并联一第四电阻R4,且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一第十三电容C13、一第十四电阻R14及一第十八电容C18。
使用时,启动抽风装置10,且将导风器调整件的导风口旋转至与外开口相对应,同时外罩的内开口也与调整件的连通口相对应,使导风器与通风管道呈导通状态;这样,烹煮过程所产的油烟将可通过导风器及通风管道的吸取而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操控方便,节能环保,节能系数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创丰热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创丰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444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