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风能回收的超小型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43415.6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26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柱;秦海明;肖哲鹏;蒋俊;江浩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3D9/02 | 分类号: | F03D9/02;F03D3/04;F03D3/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李芙蓉 |
地址: | 31520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风能 回收 超小型 发电 装置 | ||
1.一种用于风能回收的超小型发电装置,应用在强制排风设备的出风口,其特征在于:
包括扇叶、直流发电机、稳压充电电路、蓄电电池组、电压逆变设备、导风装置、前固定装置和后固定装置;
所述扇叶和直流发电机设置在所述导风装置中,所述扇叶和所述直流发电机形成发电单元;
所述前固定装置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后固定装置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导风装置的第一端嵌入所述第一通孔,所述导风装置的第二端嵌入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导风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相适配,所述导风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适配;
进入所述导风装置的风驱使所述扇叶转动,所述扇叶带动所述直流发电机转动,所述直流发电机发出的电经所述稳压充电电路进入所述蓄电电池组存储,所述蓄电电池组存储的电经所述电压逆变设备逆变转为交流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能回收的超小型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装置的第一端为正多边形,所述导风装置的第二端为圆形,所述圆形的面积与所述正多边形的面积相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能回收的超小型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装置内依次设有第一腔体和与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二腔体;
所述第一腔体由前到后分为三段,第一段为六面体形腔,第二段为漏斗状的六面体形腔、第三段为圆柱形腔;
所述第二腔体由前到后分为前后两段,前段为圆柱形腔,后段为圆台形腔;
所述第一腔体的第一段侧壁上设置有悬臂梁或卡扣,所述导风装置的第一端通过所述悬臂梁或卡扣卡接在所述第一通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风能回收的超小型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变速装置,所述扇叶通过所述变速装置连接所述直流发电机,所述变速装置的变速范围为0.001:1~1000:1。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风能回收的超小型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通孔呈蜂窝状排列;
所述导风装置的数量也为多个,所述发电单元的数量也为多个,每个所述导风装置对应一个所述发电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风能回收的超小型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发电单元的电力输出并联连接,或者串联连接,或者先串联后并联,或者先并联复合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风能回收的超小型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流发电机的直径为5~50mm,长度为10~200mm,功率为0.01w~100w;
所述扇叶的直径为10mm~155mm,所述扇叶的叶片数量为2~10片,所述叶片与所述直流发电机的转动轴之间的角度为0°~90°,所有叶片的总面积占所述导风装置的风通路面积的百分比为1%~9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风能回收的超小型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形状为长形、方形、圆形或月牙形,所述扇叶的材质为塑料、木材、有机纤维材料或轻质金属。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风能回收的超小型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固定装置和所述后固定装置均为板状,所述前固定装置和所述后固定装置均采用塑料、木材、有机纤维材料或轻质金属制成;所述导风装置采用塑料、木材、有机纤维材料或轻质金属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风能回收的超小型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强制排风设备为空调、水冷塔、制冷压缩机组或中央换气系统的强制排风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4341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噪音的热声发电装置
- 下一篇:一种风力发电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