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昆虫定向飞行模拟跟踪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42817.4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72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法军;蔡磊;肖能文;潘卫东;周可新;王绍永;王文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李德溅;徐冬涛 |
地址: | 211225 江苏省南京市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昆虫 定向 飞行 模拟 跟踪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跟踪模拟小型昆虫飞行方向的装置,具体而言是指一种通过跟踪记录束缚小型昆虫的飞行从而通过计算得出小型昆虫飞行角度的小型昆虫定向飞行模拟跟踪装置。
背景技术
昆虫的定向是指昆虫借助定向机制即内部和外部信号主动调整自提及其空间位置的能力和行为。昆虫迁飞是一种复杂的活动,许多昆虫在迁飞过程中具有定向运动的行为。对于大多数选择在夜间迁飞的迁飞性害虫,共同的定向可能会使空中虫群在相对狭窄的区域内集中降落,从而造成局部突发猖獗。因此研究夜行性昆虫的迁飞定向行为与定向机制有助于判断其运行轨迹和降落区,为迁飞性害虫的预测预报提供依据。国内外研究昆虫迁飞行为的方法大体包括两种:利用雷达在户外对自由飞行的昆虫进行跟踪和利用飞行模拟装置在实验室内对束缚昆虫进行跟踪。Mouritsen和Frost在2002年利用自制飞行模拟器在实验室中对黑麦金斑蝶的迁飞行为进行了跟踪,但目前尚无针对褐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等小型昆虫的定向行与定向机制进行研究的小型昆虫定向飞行模拟跟踪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的小型昆虫定向飞行模拟跟踪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小型昆虫定向飞行模拟跟踪装置,包括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的顶端设有与其垂直设置的水平梁,水平梁的底面上设有上磁片,上磁片的正下方设有与其极性相反的下磁片,下磁片上设有飞行模拟器,该飞行模拟器包括竖直设置在下磁片上的导磁针,导磁针的上部设有平衡吊臂,平衡吊臂的一端用于束缚小型昆虫并使得小型昆虫绕导磁针飞行时带动导磁针原地转动;所述飞行模拟器的上方和侧方分别设有垂直摄像头和水平摄像头,垂直摄像头和水平摄像头分别通过视频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相连接。
所述导磁针的顶部设有方向指针。
所述的方向指针与平衡吊臂平行设置。
所述导磁针的顶部和上磁片之间的距离为3~8mm。
两根立柱平行设置且两根立柱的顶端采用透明尼龙线形成的水平梁相连接。
所述的水平梁采用两根透明尼龙线构成且上磁片粘贴在尼龙线的下部从而不会影响垂直摄像头的摄像效果。
所述的立柱放置在底板上。
所述的平衡吊臂采用不导磁材料制成。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导磁材料制成的导磁针构成飞行杆、用于束缚小型昆虫的非导磁材料制成的平衡吊臂以及方向指针构成的飞行模拟器,使飞行模拟器运行在磁场中以降低摩擦力的干扰,小型昆虫被束缚在飞行模拟器上被限制为绕飞行杆的转动,垂直摄像头和水平摄像头采集记录束缚昆虫的飞行轨迹,通过计算机内置的运动跟踪算法得出昆虫飞行的角度,为小型昆虫定向飞行与定向机制的研究提供可靠手段;该装置结构简单,只需将小型昆虫束缚在平衡吊臂的一端即可进行,具有运行可靠、采集效率高的特点,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小型昆虫定向飞行模拟跟踪装置的定向飞行模拟部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小型昆虫定向飞行模拟跟踪装置的定向飞行跟踪部件连接原理图。
其中:1—立柱;2—水平梁;3—上磁片;4—下磁片;5—飞行模拟器;51—导磁针;52—平衡吊臂;53—方向指针;6—垂直摄像头;7—水平摄像头;8—视频数据采集卡;9—计算机;10—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428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昆虫盒
- 下一篇:一种中华鳖生态养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