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副管流量计的输油管道泄漏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40919.2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8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胜;赵福丹;陈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营五色石测漏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5/02 | 分类号: | F17D5/02 |
代理公司: | 东营双桥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7107 | 代理人: | 李夫寿 |
地址: | 257000 山东省东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流量计 输油管道 泄漏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管道泄漏监测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副管流量计的输油管道泄漏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输油管道泄漏监测方法主要有两种:负压波法和输差分析法。输差分析法采用的流量计是容积式流量计或质量流量计,这两种输油管道泄漏监测方式为输油管道泄漏监测发挥了作用,但其同时存在着如下的缺点或不足:①负压波法由于站内大量操作而引起误报较多;②输差分析法都是测量管道首末端的总流量来判断泄漏,这对于一些没有安装流量计的已建输油管道和大口径输油管道,后期再安装流量计的成本很高,难度很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是提供一种基于副管流量计的输油管道泄漏监测装置,采用副管道上加装上下游流量计、上下游数据采集站及监控主机的联合结构,有效地克服或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或不足。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副管流量计的输油管道泄漏监测装置,包括监控主机、数据采集站、副管道、下游流量计、主管道、阀门、上游流量计、上游数据采集站、网络通信网线和信号电缆。所述监控主机与数据采集站和上游数据采集站通过电台或网络通信网线相连接,数据采集站和上游数据采集站分别与流量计和上游流量计相连接,主管道的两端分别与首站和末站相连接,主管道上连接有副管道和流量计及上游流量计。
其中,所述流量计和上游流量计通过副管道及阀门分别与首站和末站间的主管道相连接。所述副管道与主管道为旁通并行连接。所述流量计和上游流量计通过信号电缆分别与数据采集站和上游数据采集站相连接。所述副管道和流量计及上游流量计的口径为主管道的1/5--1/10。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优点:
1、误报少,减少大量由于站内操作而引起的误报;
2、消除盲区,如果仅靠压力报警,为了减少误报,一般情况下会将定位在距离站库1公里以内的报警视为站内操作,从而可能将距离站库1公里以内的泄漏忽视,导致泄漏监测出现一段盲区;
3、解决老管道和大口径管道后期安装流量计的难题,大大降低了安装、运行成本,也减少流量计引起的摩阻损失,对于在大口径危险液体管道上普及泄漏监测提供重要依据。
4、选用质量流量计,质量流量计在监测管道质量流量计的同时测量密度、温度的同时实现顺序输送管道混油界面跟踪,一机三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一种基于副管流量计的输油管道泄漏监测装置,包括监控主机1、数据采集站3、副管道5、下游流量计6、主管道7、阀门8、上游流量计9、上游数据采集站11、网络通信网线12和信号电缆13。监控主机1与数据采集站3和上游数据采集站11通过电台或网络通信网线12相连接,数据采集站3和上游数据采集站11分别与流量计6和上游流量计9相连接,主管道7的两端分别与首站10和末站4相连接,主管道7上连接有副管道5和流量计6及上游流量计9。
流量计6和上游流量计9通过副管道5及阀门8分别与首站10和末站4间的主管道7相连接。副管道5与主管道7为旁通并行连接。流量计6和上游流量计9通过信号电缆13分别与数据采集站3和上游数据采集站11相连接。副管道5和流量计6及上游流量计9的口径为主管道7的1/5--1/10,图中表示为1/7。
运行时,根据管道输送原理,副管道5流量跟主管道7的总流量成正比。在管道运行正常时,流量计6和上游流量计9流量应相等,或相差一稳定的输差,可通过调整流量系数来消除。如果管道发生泄漏,则流量计6和上游流量计9瞬时流量便会出现差值,一旦超过预设的阈值,装置能自动报警,再用负压波法进行泄漏点定位。当管道一端的输送介质的密度发生变化,流量计6和上游流量计9间也会产生质量输差,但是体积输差不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营五色石测漏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营五色石测漏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409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