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39495.8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15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朱勇军;李非;周建和;刘峰;张杨;李继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国中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罗文群 |
地址: | 161005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卜奎***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体化 污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日趋严重的水污染问题是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目前中国农村生活污水年排放量约为80亿-90亿吨,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农村生活污水具有量大面广、有机物浓度偏高,以及日变化系数大、间歇排放、控制困难等特点,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肆意排放,和雨水一并就近排入河道,使河道、湖泊受到污染,严重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直接威胁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并达标排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国内外污水处理领域已经有着较成熟的技术,其中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因其处理效果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最早出现的是分置式MBR,膜生物反应器内部的泥水混合物多是在提升泵的增压作用下进入膜组件,其中混合物中的水透过膜组件成为处理出水,其余物质随浓缩液回流至预处理区,回流装置多是用污泥泵提升,这就使得系统能耗过高,占地面积大,使用及维护麻烦,无疑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改变已有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以减少污水处理的占地面积,同时降低污水处理的运行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格栅池、生物预处理池、膜生物反应池、气提通道、曝气盘和风机,所述的格栅池、生物预处理池、膜生物反应池依次置于同一罐体内,格栅池、生物预处理池和膜生物反应池的顶部分别设有检修口;所述的格栅池和生物预处理池之间设有上隔板,上隔板的上端部与罐体顶部固定,格栅池与生物预处理池的下部相通,格栅池壁上设有进水口,格栅池的末端设有格栅;所述的生物预处理池和膜生物反应池之间设有下隔板,下隔板的下端部与罐体底部固定,生物预处理池和膜生物反应池之间的上部相互连通,生物预处理池和膜生物反应池中分别设有排泥管,生物预处理池内设有生物填料,所述的膜生物反应池内设有膜组件,膜组件上部连接出水管,膜生物反应池的上部设有出水管;所述的气提通道置于膜生物反应池的末端,气提通道的进气口与风机的出风口通过进气管相连,气提通道的出水口伸入生物预处理池;所述的曝气盘置于生物预处理池和膜生物反应池的下部,曝气盘的进气口通过进气管与风机的出风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污水处理系统,一是选用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可应用于市政污水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中,使污水达标排放;二是采用气提通道,不使用水泵,节约电耗,降低建设成本及运行成本,减少动力设备的维护保养;三是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理念,占地少,成本低,操作简单,可在城镇地区推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是格栅池,2是生物预处理池,3是膜生物反应池,4是进水口,5是检修口,6是格栅,7是上隔板,8是生物填料,9是进气管,10是曝气盘,11是下隔板,12是膜组件,13是气提通道,14是回流管,15是出水管,16是风机,17是排泥管,18是罐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格栅池1、生物预处理池2、膜生物反应池3、气提通道13、曝气盘10和风机16。格栅池1、生物预处理池2和膜生物反应池3依次置于同一罐体18内,格栅池1、生物预处理池2和膜生物反应池3的顶部分别设有检修口5。格栅池1和生物预处理池2之间设有上隔板7,上隔板7的上端部与罐体顶部固定,格栅池1与生物预处理池2的下部相通;格栅池1壁上设有进水口4,格栅池1的末端设有格栅6。生物预处理池2和膜生物反应池3之间设有下隔板11,下隔板11的下端部与罐体18的底部固定,生物预处理池2和膜生物反应池3之间的上部相互连通,生物预处理池2和膜生物反应池3中分别设有排泥管17。生物预处理池2内设有生物填料8,膜生物反应池3内设有膜组件12,膜组件12的上部连接出水管15,膜生物反应池3的上部设有出水管15。气提通道13置于膜生物反应池3的末端,气提通道13的进气口与风机16的出风口通过进气管相连,气提通道13的出水口伸入生物预处理池2。曝气盘10置于生物预处理池2和膜生物反应池3的下部,曝气盘10的进气口通过进气管9与风机16的出风口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国中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国中水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394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