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簸箕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38287.6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1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源;朱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A47L13/52 | 分类号: | A47L13/5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沈志海 |
地址: | 21116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 簸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清洁用品,具体涉及一种组合簸箕。
背景技术
目前,簸箕在日常生活中是普遍使用的,在人们打扫卫生时,扫完地后往往需要用簸箕将垃圾倒入垃圾桶,而传统的簸箕,往往需要用手托起进行移动,而手又需要拿扫帚,所以显得极其不便,一般扫完地之后还需要使用拖把进行拖地,保证地面的干净度,这就要必须使用两个工具,操作繁琐而且占地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合簸箕,省时省力,节约空间,方便移动并将其功能多样化,提高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合簸箕,包括簸箕本体,所述簸箕本体的一侧设置小型轮子且另一侧与延伸轴连接固定,所述延伸轴上依次设置脚踏板和小型轮子,所述簸箕本体的顶部后侧设置与扫帚杆相配套的弧形塑料夹;所述簸箕本体的底部两端分别通过魔术贴与拖布连接固定,所述簸箕本体的腔体内转动设置刮板,所述刮板的顶部与操作杆连接固定且底部与毛刷连接固定。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簸箕本体的底部设置若干排凹槽,每个凹槽内转动设置条形刷。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操作杆穿过所述簸箕本体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弧形塑料夹的开设的活动槽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操作杆呈伸缩状,这样可以配合不同身高的使用者。
本实用新型操作时:利用脚踏板和小型轮子相结合,使得簸箕可以通过脚进行移动,于此同时凹槽内的条形刷可以在簸箕行走的过程中再对地面进行清扫,通过后方的弧形塑料夹,可在脚踏板被踩住时,将配套的扫帚卡入其中,这样便可将簸箕通过扫帚抬起,将垃圾倒入垃圾桶,既不会过多占用手上的空间,又可防止垃圾粘到手上;残留在簸箕里面不易清扫的杂质灰尘利用操作杆带动刮板底部的毛刷进行深度清理,打扫结束后可以将拖布与魔术贴连接,这样对地面进行清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防止簸箕内垃圾触碰到手,适合推广使用,省时省力,节约空间,方便移动并将其功能多样化,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中 1-簸箕本体 、2-脚踏板 、3-小型轮子、 4-弧形塑料夹、 5-延伸轴、6-魔术贴、7-拖布、8-刮板、9-操作杆、10-毛刷、11-条形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2所示的一种组合簸箕,包括簸箕本体1,所述簸箕本体1的一侧设置小型轮子3且另一侧与延伸轴5连接固定,所述延伸轴5上依次设置脚踏板2和小型轮子3,所述簸箕本体1的顶部后侧设置与扫帚杆相配套的弧形塑料夹4;所述簸箕本体1的底部两端分别通过魔术贴6与拖布7连接固定,所述簸箕本体1的腔体内转动设置刮板8,所述刮板8的顶部与操作杆9连接固定且底部与毛刷10连接固定;其中所述操作杆9穿过所述簸箕本体1的顶部且位于所述弧形塑料夹4的开设的活动槽内。
其中所述操作杆9呈伸缩状。
如图3所示:所述簸箕本体1的底部设置若干排凹槽,每个凹槽内转动设置条形刷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程学院,未经南京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382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妇科检查的阴道扩张器械
- 下一篇:带有新型万向连接件的平板拖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