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培养液灌装固瓶箱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37293.X | 申请日: | 2014-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1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 发明(设计)人: | 邓茂林;饶小莉;王德毅;何颖;刘文军;罗成鑫;吴小愚;陈柯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M1/24 |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 地址: | 6105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培养液 灌装 固瓶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菌、真菌培养装置,特别是一种新型的培养液灌装固瓶箱。
背景技术
在医院临床和医学研究试验中,往往需要对含有多种细菌、真菌的生物样本进行细菌、真菌分离培养等操作。现有的细菌、真菌培养方法多为手工方式,其大致过程为:1、配置培养基;2、培养基高温灭菌,一般在121℃左右温度下灭菌30分钟;3、接种;4、恒温培养。在高温灭菌步骤后,需要将培养基分装接种,目前采用虹吸原理手工分液,即将盛装培养基的器皿放在较高位置,用软管引出,操作人员手握软管,将软管出口置于器皿液面以下,培养液流出,抬高软管,使得软管出口位于液面以上,培养液停止流出。
这种手工操作方法存在相当大的弊端,它具有以下缺点:
(1)、由于操作人员直接接触带有一定传染性的样本,容易造成传染,对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2)、操作过程中存在相当多的人为因素影响,从而影响分离培养的质量;
(3)、操作人员工作量较大,不便于实施批量化大规模的细菌培养。
(4)、人工灌液,容易导致细菌、真菌培养液溢出接液瓶,导致培养液浪费,而且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安全性高、所培养出的培养基质量高、可批量化培养且灌装方便的新型的培养液灌装固瓶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的培养液灌装固瓶箱,它包括箱体、隔板,接液瓶和漏斗,箱体为长方体结构,隔板水平固定安装在箱体内侧中部,隔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每个通孔内配合固定有一个接液瓶;箱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可拆卸的漏斗板,漏斗板的下侧设置有多个上大下小的漏斗,多个漏斗分别与接液瓶的入口连通。
所述的箱体的两侧还分别对称安装有把手。
所述的箱体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还固定安装有导轨,导轨与灌装工作台上的导轨槽配合连接。
所述的多个通孔呈矩形阵列排布于隔板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灭菌后的培养液从软管出口流出,将装有接液瓶的固瓶箱放在工作台上,软管直接向接液瓶输入培养基,整个过程避免人为接触,降低被传染的风险,安全性高。
2、培养液从锅炉中流出后,直接通过软管进入接液瓶,有效地防止外界污染培养基,有利于提高培养基质量。
3、固瓶箱底部设置导轨,且接液瓶在固瓶箱内由隔板隔开,呈矩形阵列分布,可以一次灌装多瓶,大幅度降低了工作量,便于实施批量化大规模的细菌培养。
4、在接液瓶上方安装带有漏斗的漏斗板,每个漏斗出口与对应的接液瓶瓶口对齐,使得灌装培养液更加方便,不易溢出瓶外,减少培养液浪费,且更加环保。
5、将漏斗集成到一块板上,操作更加方便、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 为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把手,3-隔板,4-接液瓶,5-通孔,6-漏斗板,7-漏斗,8-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的培养液灌装固瓶箱,它包括箱体1、隔板3,接液瓶4和漏斗7,箱体1为长方体结构,隔板3水平固定安装在箱体1内侧中部,隔板3上开设有多个通孔5,每个通孔5内配合固定有一个接液瓶4;如图2所示,箱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可拆卸的漏斗板6,漏斗板6的下侧设置有多个上大下小的漏斗7,多个漏斗7分别与接液瓶4的入口连通。
所述的箱体1的两侧还分别对称安装有把手2。
所述的箱体1的底部沿其长度方向还固定安装有导轨8,导轨8与灌装工作台上的导轨槽配合连接。
如图3所示,所述的多个通孔5呈矩形阵列排布于隔板3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将箱体1放在工作台上,导轨8与工作台上的导轨槽配合,使得箱体1沿工作台长度方向移动,箱体1内固定隔板3,通过隔板3上的孔5,配合安装多个接液瓶4,接液瓶4呈矩形阵列分布,可以实现分排灌液,每个接液瓶4位于漏斗4出口下方,培养液出口只要在漏斗4大端上方,所流出的培养液均会流入接液瓶4,使得灌装培养液更加方便,不易溢出瓶外,减少培养液浪费,且更加环保,直接将培养基灌装在接液瓶4内,待接液瓶4灌装完毕后,移动箱体1,使得下一排接液瓶4位于培养基软管出口下方,如此重复,实现批量化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372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浴循环的细胞复苏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模具废料排出的滑板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