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吸痰瓶的改进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36459.6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3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丹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赵卫康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吸痰瓶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吸引瓶,具体说是一种一次性吸痰瓶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吸痰法适用于危重、年老、昏迷及麻醉后咳嗽无力、反射迟钝或会厌功能不全,而不能将痰液咳出者以及误吸呕吐物的病人,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护理技术,操作时动作应准确、轻柔、敏捷,故 用于吸痰的重要装置---吸痰瓶,其结构及是否方便使用,直接影响吸痰的效率。现医院中,大多是采用玻璃质的吸痰瓶,多次重复利用,用后洗净,再供下一次使用,但是吸痰瓶清洗麻烦,大大加大了护士的工作量,而且清洗不干净,容易残留。专利号为CN203196035的中国专利于2013年9月18日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吸痰瓶,结构十分简单,造价低廉,其为一次性用品,使用的时候和医院提供的压缩空气气源连接即可工作,十分方便,而且使用后不需要用后进行清洗和消毒,安全性好,吸痰效果优良。但是不管是该吸痰瓶还是现有技术的吸痰瓶,都存在移动不方便的问题,尤其在医护人员操作过程中,由于需要配合患者,往往要求吸痰瓶能随时方便移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供一种不需要用后进行清洗和消毒的一次性吸痰瓶,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方便移动,便于吸痰操作,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次性吸痰瓶的改进结构,包括瓶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瓶体上的连有吸引管的吸引口和负压接口,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瓶体的瓶座,所述瓶座包括上固定区和与所述上固定区相连的下固定区,所述上固定区包括所述瓶体可插入的固定圈,所述固定圈内侧设有弹性片,所述下固定区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下表面的滑动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结构为万向轮。
作为优选,所述万向轮为3-6个。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片为至少3个。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圈上设有挂钩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吸引管包括前端的吸引段和中间的手持段以及后端的连接段。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段设有伸缩区,所述伸缩区设置在靠近所述手持段的一端。
作为优选,所述手持段设有外壁膨大结构,所述外壁膨大结构外表面设有摩擦外纹。
通过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痰瓶,方便吸痰操作,可以随时方便、轻松的移动吸痰瓶,不会对吸引操作造成阻碍,结构简单,为一次性用品,使用后不需要用后进行清洗和消毒,安全性好,降低护理工作量。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所示的一次性吸痰瓶的改进结构,包括瓶体1和用于固定瓶体1的瓶座3,瓶体1口密封,密封口上设有连有吸引管2的吸引口11和用于连接负压装置的负压接口12。瓶座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包括上固定区31和与上固定区31相连的下固定区32,上固定区31包括瓶体1可插入的固定圈311,固定圈311内侧设有至少3个弹性片312,本实施例为4个,上、下固定区之前通过连接杆连接,下固定区32包括底座321和设置在底座321下表面的滑动结构322,滑动结构322采用外向轮,为3-6个,本实施例为4个。此外,固定圈311上还设有挂钩结构313,以防需要悬挂使用。有时候,仅仅依靠外向轮带动吸痰瓶在地面上的移动是不够的,难以满足高度等的需要,故设置特殊的吸引管2,包括前端的吸引段21和中间的手持段22以及后端的连接段23,连接段23在靠近所述手持段22的一端设有伸缩区231,根据伸缩区231的伸长与缩短,来调节吸引的位置;手持段22设有外壁膨大结构221,便于手持,外壁膨大结构221外表面设有摩擦外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丹,未经王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364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迷宫式耗材盒的装载装置及腹膜透析设备
- 下一篇:一种负压吸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