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层卡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33477.9 | 申请日: | 2014-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76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焕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杰思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3 | 分类号: | H01R13/633;H01R12/71;H01R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92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卡连接器,尤指一种双层卡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2014年08月13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420065012.8,该专利申请揭示了一种二合一SIM卡座,用于焊接至手机终端的电路板上,包括绝缘本体、遮盖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及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第一、第二端子组,所述绝缘本体上方设有第一收容空间,用以收容SIM卡A,所述绝缘本体下方设有第二收容空间,用以收容SIM卡B,在所述SIM卡座尾部设有缺口用于将所述SIM卡A、SIM卡B推出。
然而,当使用者只需退出位于下方的SIM卡B时,因受手机终端内部空间的影响和位于上方的SIM卡A的遮挡,使用者很难将其顺利的快速退出,有时使用者不得不先将位于上方的SIM卡A退出,再退出所述SIM卡B,然后再装回所述SIM卡A,以致浪费使用者较多时间,给使用者带来很大不便。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改良的双层卡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简单、快速的将位于下层的电子卡退出的双层卡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双层卡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本体、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多个导电端子、遮盖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方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形成于所述主体部一侧的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前后贯穿所述第一侧壁并贯穿所述第一侧壁的上表面;所述主体部上方具有第一收容空间,用以收容第一电子卡,所述主体部下方具有第二收容空间,用以收容第二电子卡;一拉杆,所述拉杆设于所述收容槽内,包括本体部、设于所述本体部前端的操作部,以及自所述本体部后端弯折延伸形成推卡部,所述推卡部位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后端,用于向前推出所述第二电子卡。
进一步,所述推卡部与所述本体部之间具有圆弧形折弯部。
进一步,所述圆弧形折弯部与所述本体部之间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垂直于所述本体部。
进一步,所述推卡部所在平面垂直与所述本体部所在平面。
进一步,所述推卡部顶面低于所述本体部底面。
进一步,所述收容槽后端向下贯穿所述第一侧壁。
进一步,所述操作部自所述本体部前端弯折延伸形成,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前方,所述操作部与所述绝缘本体前端面之间具有一间隙。
进一步,所述第一电子卡具有缺口,所述主体部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后端对应所述缺口设有第一防呆部,所述推卡部位于所述第一防呆部下方。
进一步,所述推卡部底面低于所述本体部底面。
进一步,还包括位于所述主体部另一侧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所述主体部共同形成所述第一收容空间和所述第二收容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绝缘本体的第一侧壁上设置收容槽,收容槽内设有拉杆,所述拉杆包括本体部、设于所述本体部前端的操作部,以及自所述本体部后端弯折延伸形成推卡部,所述推卡部位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后端,当需要退出位于下层的所述第二电子卡时,只需向前拉动所述操作部,即能通过所述本体部带动所述推卡部向前推出所述第二电子卡,结构简单,制作简便,且将所述拉杆设于所述收容槽内,不会跑偏,结构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层卡连接器安装有电子卡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的部分组合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双层卡连接器拉杆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双层卡连接器安装有电子卡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双层卡连接器安装有电子卡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杰思实业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杰思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3347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