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质三级防弹衣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31347.1 | 申请日: | 201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77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俞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苏月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H1/02 | 分类号: | F41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李钦鹏 |
地址: | 21542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级 防弹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特种服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质三级防弹衣。
背景技术
目前,防弹衣的类型主要为硬质防弹衣,这类防弹衣主要采用防弹钢板、陶瓷或轻型陶瓷和铝合金等硬质材料为主制造而成,这种防弹衣具有以下缺点:1)重量重,使用笨重,防54式手枪钢甲弹的硬质防弹衣一般重量为3.85-4.0kg左右,防79式轻型冲锋枪钢甲弹的硬质防弹衣一般重量为4.5-5.5kg左右;2)常发生跳弹伤人现象,钢板防弹衣是充分利用钢的弹性极限很高的物理性能而实现的防弹功能,因此,当弹头击中防弹衣时,常常发生一个弹头被毁损为多个弹片弹出伤人的现象;3)这种防弹衣多次穿用后容易发生掉板现象,由于它都是小钢板块装袋而成,其钢板与袋布长时间摩擦,极易容易将袋布刮破;4)由于钢板很硬,防弹衣很难与人体紧密贴合,在人体肋骨的两侧留有盲区,如果子弹从这里穿过,势必防弹衣起不到防弹效果,将会对人体产生极大的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量轻、超薄且具备良好防弹效果的软质三级防弹衣。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软质三级防弹衣,包括防弹层,内套以及外套,其中所述防弹层外包覆所述内套,所述内套位于所述外套之中,所述防弹层由凯夫拉XP多轴向布、聚乙烯热塑性布以及聚乙烯三维布依次叠加构成。
进一步地,所述凯夫拉XP多轴向布为5至10层。
进一步地,所述聚乙烯热塑性布为2至6层。
进一步地,所述聚乙烯三维布为1至3层。
进一步地,所述内套外包覆一层防水层。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质三级防弹衣是目前的最新军工技术,材料为进口凯夫拉及特种PE。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质三级防弹衣具有防弹、防刺、防割一体的功能;不需要缓冲层;不需要插板;防护面积达到0.28-0.3平方米,大于公安部标准0.25㎡;重量轻,仅为1.35-1.5公斤,比行业内同级别防护的防弹衣要轻很多;厚度超薄,仅0.7-0.8厘米,满足警用三级防护等级。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质三级防弹衣可在涉水条件下和极端恶劣环境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质三级防弹衣结构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防弹层、2内套、3外套、1-1凯夫拉XP多轴向布、1-2聚乙烯热塑性布、1-3聚乙烯三维布、4防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软质三级防弹衣,包括防弹层1、内套2以及外套3,其中防弹层1外包覆内套2,内套2置于外套3之中,防弹层1自外向内由凯夫拉XP多轴向布1-1、聚乙烯热塑性布1-2以及聚乙烯三维布1-3依次叠加构成。本实施例中,防弹层1的三种材料的设置方式是自外向内,但自内向外或其他方式或顺序也是可以的。
在上述优选实施例中,凯夫拉XP多轴向布1-1为5至10层;聚乙烯热塑性布1-2为2至6层;聚乙烯三维布1-3为1至3层;可选地,内套2外还可以包覆一层防水层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质三级防弹衣结构独特,满足警用三级防护等级。防护等级如下:
符合GA141-2010警用防弹衣三级、GA68-2008警用防刺服防护标准:79式微冲锋枪,51式铅芯弹,弹速为515m/s,距离5米打6枪未穿透,2.4Kg(含P1刀片)距离防弹防刺服1米垂直下落,不露刀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弹衣具有防弹、防刺、防割一体的功能,其不需要缓冲层;不需要插板;防护面积达到0.28-0.3平方米,大于公安部标准0.25㎡;重量轻,仅为1.35-1.5公斤,比行业内同级别防护的防弹衣要轻很多;厚度超薄,仅0.7-0.8厘米。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质三级防弹衣可以在涉水条件下和极端恶劣环境中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如果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苏月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苏月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313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异型置物架
- 下一篇:直热式热泵与太阳能集热器组合供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