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仓储专用的射频识别标签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31119.4 | 申请日: | 2014-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53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友保;戚纯雷;顾梦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葛潇敏 |
地址: | 21004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仓储 专用 射频 识别 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射频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了一种仓储专用的射频识别标签。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中,射频识别技术越来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典型的RFID系统包括标签、读写器和应用系统三个部分。读写器通过射频信号给标签提供能量并询问标签,标签被激活后将其存储的标签信息发送给读写器,读写器再将读取的标签信息发送给应用系统以结合具体的应用背景进行数据的控制、存储以及管理。标签由标签天线和标签芯片组成。可见,标签在此系统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目前,仓储管理仍使用人工书写数据方式,这种方式不但繁琐、容易出错造成损失,且人工成本非常高。面对各式各样的仓储货物,如何管理好成为棘手的问题。一个基于射频识别的仓库管理系统正好能从根本上解决仓储管理的问题,而在射频识别仓储管理系统中,标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常将标签贴于货物上,在标签中写入货物的具体资料,存放位置等信息。但是标签容易受到货物影响,从而降低标签的辐射特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仓储专用的射频识别标签,改善标签易受被贴物影响的特性,提高标签多角度的辐射特性,使其更好的应用在仓储货物管理中。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仓储专用的射频识别标签,包括基板、射频识别标签天线和射频识别标签芯片,所述射频识别标签天线刻蚀在基板上,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芯片焊接在射频识别标签天线的馈电端口上;所述射频识别标签天线包括圆形辐射体以及设在其内部的馈线、第一~第四弯折形微带线以及2个U形枝节;所述馈线位于圆形辐射体的1条半径上,且馈线两端分别连接在圆形辐射体边沿上;所述U形枝节由2条短边和1条长边构成,2个U形枝节位于馈线两侧且关于馈线对称,2个U形枝节开口相向且开口均连接在馈线上;所述第一、第三弯折形微带线设在馈线的同一侧,第二、第四弯折形微带线设在馈线的另一侧,所述第一~第四弯折形微带线均与馈线垂直,且它们的两端分别连接U形枝节和圆形辐射体的边沿,所述第一、第二弯折形微带线关于馈线对称分布,第三、第四弯折形微带线关于馈线对称分布;定义与馈线垂直的圆形辐射体的1条半径为中央轴线,所述第一、第三弯折形微带线关于中央轴线对称分布,第二、第四弯折形微带线关于中央轴线对称分布;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芯片设在圆形辐射体的圆心处.
其中,上述基板的厚度为0.2mm。
其中,上述基板的材质为聚乙烯。
其中,上述圆形辐射体的半径为25mm。
其中,上述射频识别标签芯片的型号为H3。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
(1)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对圆形辐射体、U形枝节、弯折微带线的综合调节,实现标签天线阻抗与标签芯片阻抗之间良好的共轭匹配,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好的阻抗调谐特性,标签天线的阻抗特性得到提高;
(2) 本实用新型的四个关于中央轴线对称的弯折微带线以及独特的圆形结构使该射频识别标签天线具有良好的全向辐射特性,可从各个方向进行读取,有利于在仓储中的应用;
(3) 本实用新型具有远距离识别特性,标签在阅读器的配合下最远能读取二十米处的信息,易于实现对物品的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射频识别标签的回波损耗仿真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射频识别标签芯片的阻抗仿真图,包括(a)、(b)两幅图分别表示射频识别标签芯片阻抗的实部、虚部。
图4为本实用新型射频识别标签天线的阻抗仿真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射频识别标签天线的辐射方向示意图。
标号说明:1:基板,2-1~2-4:第一~第四弯折形微带线,2-5:U形枝节,2-6:馈线,2-7:圆形辐射体,3:射频识别标签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仓储专用的射频识别标签,包括基板1、射频识别标签天线和射频识别标签芯片3,所述射频识别标签天线刻蚀在基板1上,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芯片3焊接在射频识别标签天线的馈电端口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311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撞击开关的汽车
- 下一篇:独立扬举式叶片前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