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餐厨垃圾储存及预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30342.7 | 申请日: | 201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50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薛建良;徐莹莹;孙自强;连明杰;吴亚男;于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B5/00 | 分类号: | B09B5/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7227 | 代理人: | 徐艳艳;王月玲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储存 预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技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短暂储存餐厨垃圾、并将其预处理实现固液分离的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餐饮行业产生的餐厨垃圾也随之增多。目前,餐厨垃圾的产生量相对几十年前已有几何增长趋势。大量的餐厨垃圾的产生,必然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危害。然而,我国餐厨垃圾处理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采用厌氧发酵产能处理的方法是今后发展的重点之一,此技术是对餐厨垃圾的深度处理,并且现已有成熟的工艺流程及方案。但是,该技术对餐厨垃圾的预处理要求较高。餐厨垃圾的预处理技术方法和设备主要集中在固液分离、油水分离方面,以及收集产生的恶臭气体,预处理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厌氧产能的效果和对环境的影响。现有餐厨垃圾预处理的方法和设备,大多数定位在垃圾处理厂或垃圾填埋场,其特点基本上是大型化、耗能大和集中处理。例如,专利号为201420114203.9、公开号为CN203817034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餐厨垃圾打浆分选装置,该装置属于一种大型的预处理装置,适合应用于大型垃圾处理厂。虽然这些技术有利于后续的厌氧处理,但是餐厨垃圾源头上的污染并未得到严格控制。例如,餐厨垃圾产生后暂存、运输等方面都存在的环境风险。
因此,提出一种定位于服务于家庭、餐饮企业或者餐饮产生聚集区域的便携式预处理装置显得十分重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集餐厨垃圾破碎、固液分离和臭气收集为一体预处理装置,可以广泛应用于餐厨产生区域,经过预处理后可以更有利于运输和后续的厌氧处理。本产品的创新之处便是体积小,能耗低,可便携运输,能广泛推广于家庭,社区,餐厅以及大型酒店等餐饮行业,可将产生的餐厨垃圾做一个源头治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餐厨垃圾储存及预处理过程中存在的耗能大、污染环境等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餐厨垃圾储存及预处理设备,该设备体积小、耗能低、可便携运输,能广泛用于家庭、社区、餐厅以及大型酒店等餐饮行业,实现了餐厨垃圾的源头治理。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餐厨垃圾储存及预处理设备,该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有预处理单元、压缩单元、储液单元、固体储存单元和储气单元;其中,预处理单元用于餐厨垃圾的破碎处理;压缩单元用于压缩破碎后的餐厨垃圾、实现餐厨垃圾的固液分离;储液单元用于储存预处理单元和压缩单元产生的液体;固体储存单元用于储存压缩单元产生的固体,储气单元用于储存储液单元产生的气体。
进一步的,预处理单元位于壳体的上部;压缩单元位于预处理单元的底部,并与预处理单元的底部相接;储液单元位于压缩单元的底部,并承载压缩单元和预处理单元;固体储存单元设置在壳体的底部,其顶部与压缩单元连接;储气单元设置在壳体内部一侧,与预处理单元和压缩单元并行,其下端与储液单元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预处理单元为穿孔率80-85%的圆台型筒体,筒体内部设置有打碎器,打碎器与设置在筒体底部的转动装置连接。
优选的是,打碎器为三组刀片,刀片与筒体之间的间隙为10-15mm,刀片与筒体底部的转动装置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压缩单元为圆柱筒体,上部筒体为螺旋压缩部分,下部筒体为压缩暂存部分;所述螺旋压缩部分为穿孔率80-85%的圆柱筒体,与预处理单元的底部相连,内部设置有螺旋压缩器;所述压缩暂存部分为封闭式空腔筒体,底部设置有翻板,压缩暂存部分通过翻板与固体储存单元相连。
进一步的,固体储存单元内设置有压缩器,所述压缩器与电机相连。
进一步的,储气单元的下端设置有进气口和液封槽,进气口与储液单元相连,液封槽与壳体的外置水位压强计相连。
进一步的,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箱盖,壳体底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箱盖连接的脚踏器。
进一步的,壳体的上部设置有与储气单元连通的出气口和与储液单元相连的观察口,下部设置有与储液单元连通的出液口和与固体存储单元连通的出料口;所述观察口的中心位置为储液单元的最高液位线,且观察口的中心线与压缩单元最底部相平齐;所述出液口低于储液单元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303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六辊单机架平整机
- 下一篇:清洗机辊系分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