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组合式手机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29596.7 | 申请日: | 201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5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顾鹏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舟山市精铸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4M1/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彭丽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7 | 代理人: | 彭丽芳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体育路***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组合式 手机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设备辅助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组合式手机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开车接电话、手机导航已成为用户的必要设备,驾驶者很难用单手去控制,从而导致各种危险情况的发生。为了避免这样的安全隐患,市面上生产了形形色色的方便用户的车载手机支架,在以往的可充电汽车手机支架中,很多产品都存在着这些问题:
1.充电部分不够牢固;
2.手机支架和车载充电器分离,不能方便充电;
3.手机架功能单一,不能进行直接可插拔充电;
4.当前市面上主流的无线充电手机架或者手机套价格昂贵。
在本实用新型中这些问题或者缺点都能得到合理的修正和创新,在保持了原本技术的前提下,使得手机支架具有了多功能的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载组合式手机充电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手机架存在的缺陷并提供更方便的充电方式。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载组合式手机充电装置,包括手机架以及与手机架相配合的手机套;所述手机架的两侧设有可伸缩的手机夹,所述手机夹的内侧上设有若干均匀排布的充电触点;所述手机套的两侧边设有导电铜板,所述导电铜板与手机套下端的底边铜板相连接。
所述充电触点通过导线接入手机架内部。
所述导电铜板与充电触点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底边铜板上设有手机充电插口。
所述手机架的一侧边下端设有充电线接口。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具有同时固定手机以及充电的双重功效,方便与人们的日 常生活,单手操作,简单方便;
(2)本实用新型可根据手机种类更换手机套,且不用更换手机架,大大减少了材料上与金钱上的浪费;
(3)本实用新型可使充电中的手机进行自由插拔,而且不会损害手机插口;
(4)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口的接触面积大,不会因为手机位置摆放不正而无法充电;
(5)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在市面上流通的无线充电来说大大控制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机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机架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手机架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机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手机套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手机架和手机套安装图
其中,1-手机架,2-手机套,3-手机夹,4-充电触点,5-导电铜板,6-底边铜板,7-导线,8-手机充电插口,9-充电线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6所示的一种车载组合式手机充电装置,包括手机架1以及与手机架1相配合的手机套2,充电过程中手机套2是固定于手机架1上;所述手机架1的两侧设有可伸缩的手机夹3,手机夹3可以根据手机套的大小进行伸缩调整以方便卡紧手机;所述手机夹3的内侧上设有若干均匀排布的充电触点4,充电触点4密集排布在内壁上用于与手机套2接触;所述手机套2的两侧边设有导电铜板5,所述导电铜板5与手机套2下端的底边铜板6相连接,这种结构可以使来源于手机架1的电按充电触点4—导电铜板5—底边铜板6的方向进行传递。
所述充电触点4通过导线7接入手机架1内部,手机架1内部有变压装置,电力通过导线7传递至充电触点4.。
所述导电铜板5与充电触点4的位置相对应,长条状的导电铜板5可以保证能够与充电触点4良好接触,避免因错位而无法充电。
所述底边铜板6上设有手机充电插口8,手机充电插口8是与手机自身的接口相配合的。
所述手机架1的一侧边下端设有充电线接口9,车载电源通过充电线与充电 线接口9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1)利用汽车点烟器可充电原理结合传统的汽车手机支架,使其拥有固定手机以及充电的双重功效。
(2)利用铜的导电性进行长距离充电。
本发明的工作流程:
1.将手机插入定制的手机套2中,将手机的插口与手机套的充电插口相结合;
2.将装有手机的手机套2放入手机架1中,用手机夹3夹紧;
3.将常用的车载充电器连接在多功能手机架上;
4.手机充电指示灯亮起,代表正常充电;
5.充电途中可以进行自由插拔,不会对手机以及手机充电系统造成危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舟山市精铸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舟山市精铸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295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超级电容的通信设备备用电源
- 下一篇:便捷式线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