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浸焊机上的浸焊操控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27372.2 | 申请日: | 2014-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25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 发明(设计)人: | 肖若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苍南凯迪电气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3/08 | 分类号: | B23K3/08;B23K3/06 |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王桂名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百丈工***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浸焊机上 操控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路板的生产加工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用在浸焊机上,供电力仪表内集成电路板浸焊工序中带动集成电路板浸焊操控的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浸焊机有全自动的,也有半自动的,为了更好地浸焊,很多小型企业往往选择半自动的。针对现有的半自动浸焊机,其主要靠手动操作一浸焊操控机构,现有的浸焊操控机构结构简单,缺乏合理的限位装置和平行控制,容易在浸焊的时候,将集成电路板过浅、过度或倾斜浸入锡水,导致浸焊效果差,甚至致使集成电路板报废,不仅资源浪费大,影响整体品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在浸焊机上,能够控制集成电路板不会过浅、过度浸焊并且严格控制待浸焊集成电路板平行地浸入锡水池的浸焊操控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浸焊机上的浸焊操控机构,包括安装在浸焊机横向导轨上的纵向伸缩导轨、安装在纵向伸缩导轨上的第一框架、处在第一框架内并可向下移动的第二框架、连接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连杆组件、弹性拉伸橡筋以及用于夹持待浸焊集成电路板的夹板组件;所述第一框架上方设有横向挡条;所述连杆组件由配重块、配重块连杆、主连杆和把手连杆构成;所述配重块通过配重块连杆连接在主连杆内端,所述把手连杆连接在主连杆外端;所述第二框架限位在横向挡条之下,第二框架的中部铰接在主连杆上;位于铰接处外侧的第二框架侧 壁上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位于所述主连杆下方;所述弹性拉伸橡筋连接在所述第一框架外端和第二框架外端之间,以使所述第二框架平行于所述第一框架;所述夹板组件垂直固定在第二框架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板组件由一对平行的长条形夹板和一对连接板构成,一对所述连接板上端垂直固定在第二框架上,下端分别固定连接一对长条形夹板;一对所述长条形夹板内侧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凹槽,工作时,所述待浸焊集成电路板被夹持在该对凹槽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杆组件中的主连杆内端铰接在第一框架内端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连杆内端设有一向下折弯的折弯面,所述配重块连杆通过折弯面固定连接在所述主连杆上。在把手连杆下压至最大行程时,配重块既具有更大的容纳空间,以更好地配重,又能使得其配重块最上端抵在浸焊机机架上,起到限位作用。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浸焊机上的浸焊操控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一、浸焊操控机构进行操控过程中,有弹性限位,下压时,第二框架稳定不晃动地下移,操作效果好。
二、由于上述弹性拉伸橡筋弹性拉动第二框架外端,同时在使得第二框架通过限位块抵在所述主连杆下方;使得第二框架相对稳定不会翻转,设计好限位块的位置就能保持第二框架平行于第一框架;进而使得浸焊操控机构将集成电路板送入锡水池浸焊的定位准确,不虚焊,不易报废,浸焊效果好。
三、该浸焊操控机构通过多导轨、连杆等连接构成,不仅操作简单方便,而且与全自动浸焊机相比,其组装起来成本低廉,浸焊效果不亚于全自动浸焊 机。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浸焊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一工作空间,该工作空间前端开口朝向操作者,后端伸至机架内。该工作空间内从左往右依次设有助焊剂喷雾系统,预热烘干装置和锡水池,工作空间内设有一浸焊操控机构,用于夹持集成电路板使其通过助焊剂喷雾系统上方接受助焊剂喷雾,再经过预热烘干,再然后通过浸焊操控机构使得待浸焊的集成电路板入锡水池浸焊。
如图1所示的一种浸焊机上的浸焊操控机构,该浸焊操控机构包括纵向伸缩导轨12、第一框架10、第二框架14、连接第一框架10和第二框架14的连杆组件13、弹性拉伸橡筋16以及用于夹持待浸焊集成电路板的夹板组件15。其中,纵向伸缩导轨12用于安装在浸焊机横向导轨上,第一框架10安装在纵向伸缩导轨12上,随纵向伸缩导轨12纵向向外伸长而带动第一框架10到操作者面前,以便装入集成电路板。第一框架10上方设有横向挡条101,第二框架14限位在横向挡条101之下,处在第一框架10内并可向下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苍南凯迪电气有限公司,未经苍南凯迪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273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合金机箱真空钎焊变形控制夹具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电烙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