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能耗监测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26687.5 | 申请日: | 201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5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余齐齐;林育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元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巫丽青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能耗 监测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耗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能耗监测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面对能源紧张的严峻形势,半个多世纪以来,走过工业化粗放发展之路的发达国家首先意识到能源紧缺的严重性,继而不断采用信息技术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美国、德国、日本、丹麦、挪威、法国、英国等国家在60 年代就开始研究并应用能源管理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美国,面积超过10 万平方英尺的建筑有50% 以上都拥有能源管理系统,这相当于美国全部商业建筑面积的1/3。美国的经验表明采用能源管理系统可以平均每年节约建筑物全部能耗的10% 以上。加拿大政府在近几年也开始制定关于企业的能源管理系统的一些标准与法规。爱尔兰的能源管理系统的经验表明,使用能源管理系统的投资回收周期一般为2年,而且采用能源管理系统以后,能源消耗的增长量与企业产品的增加量并不是成线性关系,而是远低于产品量增长速度。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上世纪70 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让日本痛下决心,力争做世界超级节能大国。日本建筑的节能主要体现在建筑设计节能和建筑使用管理节能两方面。松下电工的东京总部大楼就是设计与使用管理共同节能的典范,一是设计过程中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换气窗、遮阳设施、屋顶绿化、节能空调等;二是在使用过程中注重节能管理,如启用以楼层、区域、大楼总体为单位的分级式节能控制系统,以计量和监测为支撑的节能监测系统等。通过这两方面的共同工作,真正实现了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的节能。2003 年日本开始实施《修正节能法》,该法规的出台说明日本已经将建筑运行过程的节能纳入日常管理中。
中国国内近年来,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节能监测、推进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从2007 年以来,推出了一系列的节能法规,2007 年6 月初,中国国务院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严格建筑节能管理。特别是对于国家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发布了若干管理意见。在此环境下,不少高校和企业都纷纷推出自己的建筑能耗监测系统。
然而,相对于当前社会对建筑能源管理更广泛、更急迫的需求,综合国内外的现状来看,目前建筑能源管理系统的进一步推广应用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更完善的技术体系的支撑和产业化的推动。
现有的建筑能耗监测管理系统的功能大多停留在“能耗检测”的层面上,而目前大多检测的数据也仅仅局限于电力资源,而其他室内能耗影响因素则难以做统一采集,这是由于组网造成的,由于室内能耗设备大多单独设计,各个设备在功能、性能和接口方式上差异很大,不具有互换性。且每一栋楼的每一户住户的数据在汇总和传输中没有一个统一高效的组网结构,造成数据采集后仅仅只能孤芳自赏,没法作为节能调控的基础,特别是现有的数据传输大多通过有线网络,在实际运用和布线过程中会造成很大的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了一种建筑能耗监测管理系统,通过利用无源光网络和数据集中器实现对远距离的建筑及其室内家装能耗的数据传输组网。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能耗监测管理系统,包括N个建筑能耗采集点、每一建筑能耗采集点设置有一基站设备和一数据集中器,每一建筑能耗采集点还包括:
N个能耗采集器,用于采集各个能耗管理对象的能耗数据,
N个电气参数采集器,用于采集各个电气对象输出的电气参数,
N个环境监测装置,用于采集各个环境对象的环境数据,
N个数据存储器,每个数据存储器分别与相应的能耗采集器、电气参数采集器和环境监测装置进行数据连接,用于存储相应的数据,
每一建筑能耗采集点的 N个数据存储器与该建筑能耗采集点的基站设备连接,每一建筑能耗采集点的基站设备与数据集中器一对一连接交互,
所述数据集中器上设有无源光网络PON接口,所述数据集中器通过所述PON接口为基站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所述数据集中器与以太网的网关以及网络接口模块连接,数据集中器将每一建筑能耗采集点的N个能耗采集器的输出端、N个电气参数采集器、N个环境监测装置的数据连接到以太网网关和网络接口模块中。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集中器与基站设备通过PON网线连接PON接口进行拉远安装,所述安装距离小于等于200米。
进一步的,每一建筑能耗采集点还包括无线通信设备,所述无线通信设备通过PON网线连接PON接口与数据集中器进行交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通信设备为WIFI设备和CDMA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元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元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266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云服务的桌面应用终端系统
- 下一篇:多个阻断设备处理的集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