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取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26015.4 | 申请日: | 2014-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5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邹叶青;柳丰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叶青 |
主分类号: | C12M1/26 | 分类号: | C12M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刘立国 |
地址: | 22400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式取菌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医学实验用器具,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式取菌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棉签、接种环或枪头挑取细菌至试管中,这种操作容易发生细菌挑取量不一,很难达到所需细菌浊度(0.4-0.8)。有时因细菌浊度过低(<0.4),实验人员需反复挑取细菌加入试管中;有时细菌浊度过高(>0.8),实验人员又需反复向试管中注入和抽吸生理盐水以稀释细菌液。这种反复操作容易导致细菌液污染,影响实验结果,而且也增加了实验人员的工作量。故而亟需设计一款全新的取菌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旋转式取菌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根据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式取菌器,包括用于和放置细菌的试管的管口相配合的塞子,所述塞子内开有内螺纹孔,所述内螺纹孔内设置有用于伸入放置细菌的试管内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活动杆的两端分别位于塞子的两侧,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上设置有取菌勺,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凸轴,所述凸轴上套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由电机驱动,所述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凸轴均设置在外壳内,所述外壳与活动杆固定连接,所述外壳上还设置有开关,所述开关电连接电机用于控制其开闭。
塞子与试管口相配合固定在其上,而活动杆由于螺纹结构可以在塞子内活动实现与塞子的位置关系的变化,故而活动杆能沿着螺纹向试管内伸入,而活动杆上设置有取菌勺,因此取菌勺能螺旋状向试管内伸入取菌,故而能在试管内的不同位置取菌,避免了在同一位置重复取菌引起的样本不具备代表性的问题,所以本方案取得的细菌样本较准确,有利于开展实验,同时由于旋转的圈数可由开关控制,故而取得的细菌浊度也是可控的。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与开关串联在同一电路中,当所述活动杆与塞子发生相对运动触碰到行程开关时,所述行程开关断开。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电池仓,所述电池仓内设有电池用于为电机供电。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取菌勺上设有插销,所述插销插入设置在活动杆上的销孔内。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开关为点动式开关。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挑取细菌样本时浊度可控,同时避免了在试管内的同一位置取菌引发的样本不具备代表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一种旋转式取菌器,包括用于和放置细菌的试管的管口相配合的塞子1,所述塞子1内开有内螺纹孔11,所述内螺纹孔11内设置有用于伸入放置细菌的试管内的活动杆2,所述活动杆2上设有外螺纹,所述活动杆2的两端分别位于塞子1的两侧,所述活动杆2的一端上设置有取菌勺3,所述活动杆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凸轴21,所述凸轴21上套设有从动齿轮4,所述从动齿轮4啮合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由电机驱动,所述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4和凸轴21均设置在外壳7内,所述外壳7与活动杆2固定连接,所述外壳7上还设置有开关81,所述开关81电连接电机用于控制其开闭。
所述外壳7的底部设置有行程开关82,所述行程开关82与开关81串联在同一电路中,当所述活动杆2与塞子1发生相对运动触碰到行程开关82时,所述行程开关82断开。
所述外壳7内设置有电池仓83,所述电池仓83内设有电池用于为电机供电。
所述取菌勺3上设有插销31,所述插销31插入设置在活动杆2上的销孔22内。所述开关81为点动式开关。
本实施例通过控制开关81,实现活动杆2旋转的圈数的控制,故而可以控制取菌量的多少,很容易达到所需细菌浊度(0.4-0.8),并且选取的细菌样本代表性较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叶青,未经邹叶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260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炉冲渣水热电联产系统
- 下一篇:一种褐藻胶前工序老化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