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锂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24054.0 | 申请日: | 2014-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8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志云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55;H01M10/6563;H01M10/05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7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锂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锂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柱式锂电池碳包的制作方法,将乙炔碳黑、聚四氟乙烯、酒精等原料搅拌均匀后制成微小颗粒状后,装入模具挤压成型,,最后按尺寸裁切,装入电池壳内。
这种方法获得的碳颗粒之间形成了微小的空间,增加离子流动性,提高了电池的性能。但是,在制作加工电池过程中,填装好的碳颗粒容易从电池外壳中蹦出,难以保证电池的性能标准统一,且电量用完后不能重复利用,需将其回收,这会给使用者带来损失,而当将电池扔掉时会污染环境,且现有的锂电池在长期使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锂电池本身的散热效果较差,这会影响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锂电池,与现有的锂电池相比,区别在于通过在散热孔内设置的散热风扇和锂电池底部设置的通风孔,增加了锂电池本体内部的空气流通,从而达到了其散热的目的,通过所设的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固定杆的配合设置,使得电极包能够腾空在锂电池本体内,避免其与锂电池的壳体接触产生摩擦而影响其使用寿命,且腾空电极包的结构设置与散热风扇配合,使得锂电池内部的空气流通更加流畅,从而增加了散热效果。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锂电池,包括锂电池本体,及设置在锂电池本体上的壳体,及设置在锂电池本体内的电极包,及设置在锂电池本体内的电极柱,及设置在锂电池本体上的散热孔,及设置在锂电池本体内的固定杆,所述锂电池本体内壁上设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电极包上设有第二固定块,所述固定杆一端与第一固定块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电极柱安装在电极包内,且一端延伸至壳体外,所述延伸至壳体外的电极柱上设有导电片,所述散热孔内设有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散热风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锂电池本体的下部部位设有固定托,所述锂电池本体内底部设有通风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和固定杆均采用绝缘材质制成。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孔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锂电池本体的两侧。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比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结构简单,使用、安装方便,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2.成本低,散热效果好,后期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具有安全可靠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锂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锂电池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锂电池,包括锂电池本体1,及设置在锂电池本体1上的壳体2,及设置在锂电池本体1内的电极包3,及设置在锂电池本体1内的电极柱4,及设置在锂电池本体1上的散热孔5,及设置在锂电池本体1内的固定杆6,所述锂电池本体1内壁上设有第一固定块7,所述电极包3上设有第二固定块8,所述固定杆6一端与第一固定块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块8固定连接,所述电极柱4安装在电极包3内,且一端延伸至壳体2外,所述延伸至壳体2外的电极柱4上设有导电片9,所述散热孔5内设有机架10,所述机架10上设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上设有散热风扇12。
所述锂电池本体1的下部部位设有固定托13,所述锂电池本体1内底部设有通风孔14。
所述第一固定块7、第二固定块8和固定杆6均采用绝缘材质制成。
所述散热孔5设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锂电池本体1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1.结构简单,使用、安装方便,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2.成本低,散热效果好,后期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具有安全可靠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志云,未经陈志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240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筋混凝土拱板预制定型组合钢模
- 下一篇:一种可拆卸钢架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