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连续送料的铣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22035.4 | 申请日: | 2014-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35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蒋雪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赛菱精密五金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7/02 | 分类号: | B23Q7/02;B23C9/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叶碎银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铣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铣削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连续送料的铣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铣削设备一般一次只能加工一个零件,每加工完一个零件就要停下机台,取下零件,然后装上未加工的零件,如此往复循环。显然,这种加工模式会因为多次停下机台而浪费不少时间,导致生产效率不高,难以满足大批量生产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连续送料的铣削装置,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可连续送料的铣削装置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连续送料的铣削装置,包括铣削主体,该铣削主体的主轴呈竖向设置,且其底端装接有铣削刀具,铣削刀具的下方为加工平台;还包括转盘、若干工件夹具和驱动机构,若干工件夹具沿着转盘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于转盘的上端面,该转盘可转动地配合于加工平台上,并与驱动机构相连接,以通过驱动机构使其旋转而将各个安装在工件夹具上的待加工工件顺次输送至铣削工位。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该电机装接于所述加工平台,且其输出轴竖直朝上,并与所述转盘的轴芯位置相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工平台为可沿横向和纵向移动的活动平台,所述加工平台连接有一用于驱动其移动的控制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加工平台由横轴和纵轴交叉连接而成,其底端为支撑平台,该支撑平台设有供所述加工平台横向及纵向移动的滑动轨道;所述转盘及其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加工平台的横轴。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防护罩,该防护罩至少具有四周侧壁,并包裹所述铣削主体、加工平台、转盘及驱动机构,该防护罩的前侧壁设有一换料窗口。
进一步的,所述转盘包括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转盘在加工过程中轮流设置于所述加工平台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转盘,并在转盘上均匀布置若干工件夹具,使该转盘连接有用于驱动其旋转的驱动机构,转盘通过旋转将各个安装在工件夹具上的工件顺次输送到铣削工位,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加工过程中连续送料,工作人员只要在生产过程中在闲置的转盘上及时装夹上工件,即可确保产品不间断生产,从而达到类似流水线作业的效果,并从中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连续送料的铣削装置不局限于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一(侧视)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二(俯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请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连续送料的铣削装置,包括铣削主体,该铣削主体的主轴1呈竖向设置,且其底端装接有铣削刀具2,铣削刀具2的下方为加工平台3。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转盘5、若干工件夹具4(具体,本实施例中共设置了八个工件夹具4)和驱动机构,若干工件夹具4沿着转盘5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于转盘5的上端面,该转盘5可转动地配合于加工平台3上,并与驱动机构相连接,以通过驱动机构使其旋转而将各个安装在工件夹具4上的待加工工件顺次输送至铣削工位。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6,该电机6装接于所述加工平台3,且其输出轴竖直朝上,并与所述转盘5的轴芯位置相传动连接。这里,所述驱动机构也采用其它部件来实现,例如,也可以采用气缸配合齿条、齿轮等来实现。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加工平台3为可沿横向和纵向移动的活动平台,且所述加工平台3连接有一用于驱动其移动的控制机构(图中未体现)。具体,所述加工平台3由横轴31和纵轴32交叉连接而成,且横轴31在上,纵轴32在下。加工平台3的底端为支撑平台7,该支撑平台7设有供加工平台3横向及纵向移动的滑动轨道;所述转盘5及其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加工平台3的横轴31的中心位置。这里,所述控制机构可以采用电机配合丝杆或齿条及齿轮来实现。
作为一种优选,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防护罩8,该防护罩8具有四周侧壁,并包裹所述铣削主体、加工平台3、转盘5、驱动机构及支撑平台7,该防护罩8的前侧壁设有一换料窗口81。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转盘5具有至少两个,该至少两个转盘5在加工过程中轮流设置于所述加工平台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赛菱精密五金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赛菱精密五金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220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式机床主轴箱马达板的冷却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多用途快速换刀开口芯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