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贝类捕集器的反冲洗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19859.6 | 申请日: | 2014-10-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9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 发明(设计)人: | 姜燕;徐翠翠;张晓剑;施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神通阀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29/64 | 分类号: | B01D29/64;B01D29/6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623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贝类 捕集器 冲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贝类捕集器,特别涉及一种带反冲洗功能的贝类捕集器。
背景技术
贝类捕集器主要应用于沿海核电厂的SEC安全厂用水系统,作为热交换器的前置过滤器,防止贝类附着在后续设备而对设备造成损害。目前核电站用的贝类捕集器大都采用滤网过滤的形式,贝类附着在滤网上生长,滤网易堵塞,过滤效果差,使用寿命短。
本公司申请过贝类捕集器的相关专利,专利号为ZL 201120385505.6,该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在滤网式贝类捕集器基础上增加了反冲洗的装置,但是该专利中捕集管与中轴是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发现,这种连接方式较易失效,在排污管带动捕集管进行高速旋转的时候,产生离心力,连接管容易断裂,大大的降低了贝类捕集器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贝类捕集器使用寿命的反冲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贝类捕集器的反冲洗装置,包括安装在贝类捕集器滤网轴线处的中轴以及安装在贝类捕集器壳体上的排污管,在贝类捕集器滤网的下方与之贴合处安装有一捕集管,捕集管与贝类捕集器滤网之间形成捕集空腔,排污管上连接一驱动装置,中轴与捕集管为一体式结构,且两者互相连通,中轴的末端与排污管固定连接。
在排污管的末端安装一排污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中轴与捕集管为一体式结构,与原有技术相比,大幅度增大了中轴与捕集管连接的可靠性,完全避免了实际使用过程中因中轴与捕集管间连接杆断裂而造成的贝类捕集器使用寿命短的问题,且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便于安装;另外,排污管末端安装排污阀,方便了现场使用时附着在滤网表面的贝类及其他杂质的排放和收集。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壳体;2. 贝类捕集器滤网;3. 右壳体;4. 中轴;5.捕集空腔;6. 捕集管;7.排污管;8.驱动装置;9.排污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贝类捕集器的反冲洗装置,包括安装在贝类捕集器滤网2轴线处的中轴4以及安装在贝类捕集器壳体上的排污管7,贝类捕集器壳体由左壳体1与右壳体3组成,贝类捕集器滤网2安装在左壳体1与右壳体3之间,左壳体1与右壳体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排污管7安装在右壳体3上,排污管7上连接驱动装置8,在贝类捕集器滤网2的下方与之贴合处安装有捕集管6,捕集管6与贝类捕集器滤网2之间形成捕集空腔5,中轴4与捕集管6为一体式结构,且两者互相连通,中轴4的末端与排污管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排污管7的末端还可以安装排污阀9。
使用时,介质从右壳体3的下端进入,经贝类捕集器滤网2过滤后经左壳体1进入后续设备。当打开驱动装置8后,驱动装置8带动排污管7进行旋转,排污管7带动中轴4进行旋转,此时,与中轴4设置为一体结构的捕集管6也作旋转运动,经捕集管6对贝类捕集器滤网2的刮擦以及流动介质的冲刷后,附着在滤网表面的贝类及其他杂质依次进入到捕集空腔5、捕集管6及排污管7中,再打开排污阀9即可排出杂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神通阀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神通阀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98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速脱水过滤一体机
 - 下一篇:工业用水主水管道过滤器自动清洗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