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承载式车身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18951.0 | 申请日: | 2014-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97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陆军;姜国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3/00 | 分类号: | B62D23/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1026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载 车身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承载式车身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国内客车骨架向承载式技术方向发展,例如申请号为201120430869.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说明书中公开的一种客车车身,改车身分为底盘骨架和车身骨架,其中车身骨架包含了我们通常熟悉的左右侧围,还有就是特改骨架。实际上底盘骨架还是沿用类似过去非承载式车身用的底盘骨架,车身还是类似过去非承载式车身用的车身骨架,中间增加特改骨架进行连接。这样做虽然提高效率,简化了工艺流程,但也有其局限性。底盘骨架与车身骨架通过特改骨架,就是各式连接板连接,底盘骨架和车身骨架连接强度不佳,也不符合业内认同的全承载车身的底架要包含原地板骨架及其外伸横梁的做法。车身并没有良好的参与整车承载。而现有的承载式车身的底盘骨架没有分为上下两个模块,而是直接与车身左右侧围以及地板固定件相连。这样当车身结构变化,如平地板1 A(如图1所示)、高低高地板和2+1商务偏置地板1B(如图2所示)时,底架就要进行改动,这往往牵涉到安装底盘部件部分骨架改动,造成底架焊接胎具过多,生产周期加长等问题。
如何调和申请号为201120430869.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说明书中公开的一种客车车身技术和现有承载式车身技术的矛盾,成为承载式车身技术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生产效率高的承载式车身连接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承载式车身连接结构,包括地板骨架、下骨架和侧围;所述的地板骨架的底面固定安装在下骨架的顶面,侧围固定在地板骨架和下骨架的两侧面;所述的地板骨架底面为平面,下骨架的顶面为平面,地板骨架与下骨架之间的结合面为一个平面。
所述的下骨架与侧围之间设有斜支撑,斜支撑上端与地板骨架底面之间设有立柱。
所述的下骨架中部增设横梁。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地板骨架部分是直接焊接成为一个总成件,而下骨架部分也是焊接成为一个总成件。由于将下骨架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独立开来,这样就不会因地板骨架的变更(如车身结构变化采用不同的平地板、高低高地板和2+1商务偏置地板时),用于安装前后桥、发动机悬置系统的下骨架也要跟着相应的改动,生产效率高。又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地板骨架底面为平面,下骨架的顶面为平面,地板骨架与下骨架之间的结合面为一个平面,在焊接整车承载式车身骨架时,地板骨架容易准确定位在下骨架上平面上,加工简单,生产效率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用车身为平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习用车身为偏置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地板骨架的轴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骨架的轴测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承载式车身连接结构,包括地板骨架1(如图4所示)、下骨架2(如图5所示)和侧围3。
所述的地板骨架1的底面固定安装在下骨架2的顶面,侧围3固定在地板骨架1和下骨架2的两侧面。所述的地板骨架1底面为平面,下骨架2的顶面为平面,地板骨架1与下骨架2之间的结合面为一个平面。
所述的下骨架2与侧围3之间设有斜支撑4,斜支撑4上端与地板骨架2底面之间设有立柱5。在下骨架2中部增设横梁21。
本实用新型的加工方法:
在焊接承载式车身骨架时,地板骨架1在准确定位后,直接落在下骨架2之上,图6所示,它们之间可以先点焊上以固定相互位置,然后再在工装的定位下将左右侧围3,放置到准确位置。最后,在左右侧围3、地板骨架1、下骨架2之间,滑接立柱5、横梁21和斜支撑4等加强连接件,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配全承载车身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就在于:地板骨架与下骨架之间的结合面为一个平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加强连接件的结构、数量可据需要而定,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龙旅行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89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前风窗下盖板总成结构
- 下一篇:一种车架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