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17989.6 | 申请日: | 2014-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088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谢国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巴晓艳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一种热管结构,尤指一种具有厚度极薄的热管结构。
【背景技术】
现行电子行动装置朝向即为轻薄为走向,新式电子行动装置不仅轻薄其运算效能亦随之提升,但随运算效能之提升以及整体厚度缩减其内部容置电子元件之空间亦随之受限,当运算效能提高时,相对的电子元件运算时所产生之热量亦随之增加,故需要散热元件加以辅助各电子元件之散热工作,又因该电子行动装置因为薄化的条件下,其内部空间已极为狭窄难以设置风扇等散热元件,故仅能设置铜薄片或铝薄片作为增大散热面积使用,但对于散热效能之提升仍然不足。
习知技术中将热管或均温板制成薄型化时因整体采取薄型化,致使薄型热管因薄型化后填粉烧结困难,难以实现极薄型化之结构,或填粉烧结后压制成扁平状结构时,热管内部烧结粉末或其他毛细结构(网格体或纤维体)受到挤压破坏而失能。
另外,已知均温板为更微薄型化,省略内部之支撑结构令均温板抽气封口后,内部腔室容易变形,故习知薄型化热管及均温板内部之蒸汽通道容易被压缩变小或甚至没有蒸汽通道,影响内部整体汽液循环之效率,故如何改良薄型化后之均温板及热管内部之汽液循环结构即为当下必须改善之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为有效解决上述之问题,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提供一种具有可挠性且厚度极薄之热管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管结构,包含:一本体,具有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及一毛细结构及一工作流体,所述第一、二板体相互叠合并夹持该毛细结构,所述毛细结构开设至少一沟槽,所述第一、二板体其中任一向该毛细结构凸伸至少一凸部,并该凸部与该毛细结构贴合并相邻该沟槽。
所述毛细结构为网格体或纤维体或粉末烧结体或线状编织体或烧结粉末体其中任一。
所述沟槽相邻两侧皆具有该凸部。
所述凸部选择为凸条或连续凸点或非连续凸点其中任一。
所述第一、二板体厚度为0.01~0.15mm,所述毛细结构厚度为0.01~0.2mm。
更具有一蒸发区及一冷凝区,所述蒸发区与该冷凝区分设于该本体之两端,并所述沟槽两端连接该蒸发区及该冷凝区。
更具有一蒸发区及一冷凝区,所述蒸发区设于该本体靠近中央处,所述冷凝区设于该蒸发区两端,并所述沟槽两端连接该蒸发区及该冷凝区。
所述凸部对应凸伸于该毛细结构中央处,所述沟槽设置于该左及右两侧。
透过本实用新型之热管结构可令热管进行薄型化结构设计时,仍可保留内部汽液循环之空间维持汽液循环工作之顺畅且确保争气通道畅通,并透过该凸部之设置,进而令该本体内部工作流体之产生汽液循环时可进一步于本体之径向或轴向同时产生汽液分离减少压力阻抗之发生,并因热管整体实现薄型化,不仅可使用于狭窄之空间外更可施以外力自由弯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热管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热管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组合图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热管结构之第二实施例之组合图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热管结构之第三实施例之组合图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热管结构之第四实施例之组合图剖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对应的构件名称为:
本体1
第一板体1a
第二板体1b
毛细结构11
沟槽111
凸部12
蒸发区13
冷凝区14
工作流体2
汽态工作流体21
液态工作流体22
轴向X
径向Y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之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之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之热管结构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及组合图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热管结构,包含:一本体1;
所述本体1具有一第一板体1a一第二板体1b及一毛细结构11及一工作流体2,所述第一、二板体1a、1b相互叠合,并夹持该毛细结构11于该第一、二板体1a、1b之间,该毛细结构11上设有至少一沿该本体1之轴向X延伸之沟槽111,该沟槽111并向该本体1之径向Y贯穿该毛细结构11上、下两侧。
所述第一、二板体1a、1b其中任一向该毛细结构11之方向凸伸一凸部12,所述凸部12相邻该沟槽111并与该毛细结构11连接(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79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元件防EMI之遮蔽结构
- 下一篇:一种安全U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