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摇马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17581.9 | 申请日: | 2014-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41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 发明(设计)人: | 林红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红建 |
| 主分类号: | A63G13/06 | 分类号: | A63G13/06 |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蔡正保 |
| 地址: | 31802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玩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摇马。
背景技术
摇马作为一种儿童玩具,儿童会自然地骑上,前后摆动,既满足他们活动的要求,又使他们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因而久玩不厌。目前,摇马的总类和款式繁多,一般采用塑料或木头做成,主要包括底座和头部以及把手,把手位于头部上,其中底座和头部一般采用分体式制造。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20274171.8;授权公告号:CN201710951U】公开了一种带有毛绒外套的摇马,包括摇马的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上套设有毛绒外套,所述毛绒外套的外形为逼真的动物外形。所述动物外形为老虎外形、狮子外形、斑马外形、豹子外形、羚羊外形、奶牛外形、斑点狗外形、斑马外形中的一种。所述毛绒外套底部设有拉链、暗扣或魔术贴。本摇马可以随时更换各种不同的动物外形,使一个摇马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形态。
但是,上述带有毛绒外套的摇马还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摇马制造工艺复杂,并且,如果儿童需要使用摇马时,必须在底座上套设毛绒外套,使用麻烦;同时,套上毛绒外套以后,摇马所占用的空间也相对变大,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另外,由于底座和外套的形状不规则,无法叠加包装,因此,上述摇马在运输时也相当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摇马,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摇马制造和使用简单,且运输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摇马,其特征在于,所述摇马包括两端上翘的弧形底板,所述底板上具有向上凸起的骑座,所述骑坐的两端分别具有向上凸起的前鞍和后鞍,所述前鞍和后鞍之间形成有向下凹陷的骑坐部,所述前鞍上具有凹槽,所述摇马内还具有与外界相通的凹腔,所述凹腔的开口位于所述底板的底部,所述凹腔的形状与骑座的形状相匹配。
区别现有技术中分体式的摇马,本摇马一体注塑成型,制造工艺简单;通过在前鞍上开设用于抓手的凹槽结构,这样本摇马无需另设部件,可以直接使用,且简单耐用;同时,由于本摇马并没有增设头部结构,这样占用空间小,便于移动和收纳;当本摇马需要运输时,一个摇马的骑坐可以装入另一个摇马的凹腔内,这样就可以将摇马叠放在一起,不仅整理方便,而且节省了运输空间,从而使得运输更加便捷。
在上述的摇马中,所述凹槽位于所述前鞍的前侧表面,所述凹槽与所述凹腔相通。由于凹槽与凹腔相通,这样使得放手的空间得到扩展,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在上述的摇马中,所述骑坐的两侧具有凸台,所述凹腔内具有与所述凸台对应的卡槽,所述凸台能够卡在所述卡槽内。在摇马运输过程中,一个摇马的凸台与另一个摇马的卡槽卡接配合,这样使得摇马叠放起来更加稳定,从而便于摇马运输。
在上述的摇马中,所述底板的两侧具有向下的翻边,所述底板的两端具有向下的翻沿,所述翻沿的高度大于所述翻边的高度。通过在底板两端设置翻沿结构,翻沿距离底板顶面的高度大于翻边距离底板顶面的高度,这样能够限制摇马过度的大幅度前后摇摆,从而避免摇马翻掉的危险。
在上述的摇马中,所述底板的两侧具有向下凸起的垫条,所述垫条位于所述翻边的内侧,所述垫条的高度大于所述翻边的高度且小于所述翻沿的高度。通过设计与底板弧度相同的垫条结构,垫条距离底板顶面的高度大于翻边距离底板顶面的高度,且小于翻沿距离底板顶面的高度,这样避免了底板与地面直接接触,有效提高了底板的使用强度,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上述的摇马中,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具有骑座,两个所述骑座上的前鞍位置相向,两个所述前鞍之间具有间隔。通过在底板上设置两个骑座,可供两个儿童玩耍,儿童相向而座,增加了儿童之间的玩耍互动,从而提高产品的使用乐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摇马具有以下优点:从加工制造方面考虑,本摇马一体成型,无需增设其他部件就能够直接使用,使用简单方便;从运输角度考虑,本摇马可以多个叠放运输,节省运输空间,运输和整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摇马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摇马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多个摇马叠放示意图。
图4是可供两人使用的摇马结构示意图。
图5是多个可供两人使用的摇马叠放示意图。
图中,1、底板;2、骑座;3、前鞍;4、后鞍;5、骑坐部;6、凹槽;7、凹腔;8、凸台;9、卡槽;10、翻边;11、翻沿;12、垫条;13、间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红建,未经林红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75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感统训练用电动升降大滑道
- 下一篇:平刹式双排轮滑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