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产品氨水浓度可控的磷铵洗氨生产浓氨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16923.5 | 申请日: | 2014-10-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5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素利;徐作锋;霍素斌;刘占光;隋东宇;冯寒凝;赵国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C1/02 | 分类号: | C01C1/02;C01C1/12 |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 地址: | 116085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产品 氨水 浓度 可控 磷铵洗氨 生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焦化行业煤气脱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产品氨水浓度可控的磷铵洗氨生产浓氨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焦炉煤气中氨的脱除与回收工艺主要有硫酸吸收氨生产硫酸铵工艺、水洗氨生产浓氨水或氨分解、磷铵洗氨制取浓氨水或无水氨等几种方式。其中磷铵洗氨生产浓氨水工艺采用磷铵溶液作为吸收剂,煤气进入解吸塔,与逆流喷洒的磷铵溶液接触,将煤气中大部分的氨脱除。磷铵富液在进解吸塔之前,在分缩器中与热氨汽换热升温,再用给料泵加压后送入解吸塔,氨汽部分冷凝为氨水回流至解吸塔顶部,解析塔在0.5~0.9MPa压力下操作,塔底通入1.6MPa直接蒸汽,富液中的氨被解析出来。分缩器顶部逸出的氨汽经冷凝器冷凝为氨水,送浓氨水槽贮存。磷铵洗氨生产浓氨水工艺优点是产品为纯度较高的浓氨水,对比其他煤气脱氨工艺,经济效益较好。
目前,应用磷铵洗氨生产浓氨水工艺的产品氨水浓度只能通过分缩器的富液旁通管调节入分缩器的富液量来控制。申请号为90103868.7(申请日为1990年5月24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回收氨生产浓氨水或无水氨的方法》,其中提到“调节直接引入解吸塔的磷铵富液量的大小来控制氨水浓度。”在实际生产中,当为了使解吸塔底磷铵贫液中含氨量合格而加大塔底蒸汽量时,即使富液全部通过分缩器也不能保证分缩器后氨汽的浓度合格,从而使产品氨水的浓度达不到规定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磷铵洗氨生产浓氨水装置,通过调整第二级分缩器循环水量的大小,来调节从该分缩器冷凝并回流至解吸塔顶部的氨水量,进而实现控制产品氨水浓度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产品氨水浓度可控的磷铵洗氨生产浓氨水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的加热器、解吸塔、第一级分缩器、第二级分缩器和冷凝器,所述解吸塔的贫液蒸汽入口连接加热器的贫液蒸汽出口,塔底磷铵贫液出口连接加热器的磷铵贫液入口,塔顶冷凝液入口连接第一级分缩器和第二级分缩器的冷凝液出口,磷铵富液入口连接第一级分缩器的磷铵富液出口和磷铵富液主管道,塔顶的氨汽出口连接第一级分缩器的氨汽入口;第一级分缩器的磷铵富液入口连接磷铵富液主管道,氨汽出口连接第二级分缩器的氨汽入口;第二级分缩器的氨汽出口连接冷凝器的氨汽入口;冷凝器设浓氨水出口。
所述加热器另外连接热媒入口管道和换热后的热媒出口管道。
所述解吸塔另外连接外蒸汽入口管道和磷铵贫液出口管道。
所述冷凝器另连接循环水上水管道和循环水回水管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调整第二级分缩器循环水量的大小,来调节从该分缩器冷凝并回流至解吸塔顶部的氨水量,进而实现控制产品氨水浓度的目的;
2)产品氨水浓度可精确控制,有利于产品质量稳定;
3)当调整解吸塔底蒸汽量时,分缩器后的氨汽浓度保持不变,使各工艺环节调整更加灵活方便,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设备连接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设备连接简图。
图中:1.加热器 2.解吸塔 3.第一级分缩器 4.第二级分缩器 5.氨汽冷凝器 6.解吸塔贫液蒸汽入口 7.加热器贫液蒸汽出口 8.解吸塔底贫液出口 9.加热器贫液入口 10.解吸塔冷凝液入口 11.第一级分缩器冷凝液出口 12.第二级分缩器冷凝液出口13.解吸塔磷铵富液入口 14.第一级分缩器磷铵富液出口 15.解吸塔氨汽出口 16.第一级分缩器氨汽入口 17.第一级分缩器磷铵富液入口 18.第一级分缩器氨汽出口 19.第二级分缩器氨汽入口 20.第二级分缩器氨汽出口 21.冷凝器氨汽入口 22.冷凝器浓氨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69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