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腰鼓形支抗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16464.0 | 申请日: | 2014-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1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家良;陈启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启锋 |
主分类号: | A61C8/00 | 分类号: | A61C8/00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8 | 代理人: | 林捷华 |
地址: | 352100 福建省宁德***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腰鼓 形支抗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牙科正畸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腰鼓形支抗钉。
背景技术:
现有支抗钉,无论是自攻型或非自攻型,其植入部分大体为圆柱形和锥形,并在表面加工有螺纹,植入部类似小螺钉一般,利用螺纹旋入并嵌设在骨质上。临床上,支抗钉植入后,需半个月以后,才可做正畸牵引。由于锥形和圆柱形植入部,旋入或嵌设时,骨质形成开放性开口,固位力完全依靠植入部的螺纹,牵引过程导致松动现象。为此,在专利公报中,也公开有许多篇专利,大多是在锥形植入部的螺纹上做文章,如CN202821672U,公开的一种正畸微型自攻型支抗钉,以及CN203619705U,公开的一种正畸微种植支抗钉,均只是对螺纹进行细化设计。由于支抗钉本身细小,无论如何对螺纹的牙型角和牙型高度进行设计,也很难满足提高固位力的需求。如何突破传统支抗钉植入部的设计,即成为本实用新型研究的对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植入部成腰鼓形,表面加工有螺纹的腰鼓形支抗钉。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腰鼓形支抗钉,包括有非植入部和植入部,其特征是:植入部成腰鼓形结构,在该腰鼓形表面加工有螺纹。
所述植入部剖面成椭锥状或菱锥状。
所述非植入部包括连接植入部的颈部和钉头,在所述钉头上加工有牵引孔。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人体颌骨,具有很强修复能力这一特性,对支抗钉植入部做改良,植入部加工成带外螺纹的腰鼓形结构,植入初期与传统支抗钉无异,而过半个月后,由于颌骨再生修复,将植入部的腰鼓形包裹在其中,产生更为强大的固位力;而腰鼓形表面的螺纹结构,又很容易将支抗钉旋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腰鼓形支抗钉立体示意图
图2腰鼓形支抗钉植入初期状态图
图3腰鼓形支抗钉植入半个后状态图
其中
1—非植入部 11—颈部 12—钉头 13—牵引孔
2—植入部 21—螺纹 3—颌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腰鼓形支抗钉,包括有非植入部1和植入部2,所述非植入部1至少包括有连接植入部2的颈部11和钉头12,在钉头12上加工有牵引孔13;所述植入部2成腰鼓形结构,更具体说,该植入部2的剖面成椭锥状或菱锥状,图例为菱锥状结构,在该腰鼓形表面加工有螺纹21,依然可以通过自攻方式植入。
参照图2,为支抗钉刚植入颌骨3上的示意图,颌骨3成开放性喇叭口状,腰鼓形支抗钉的受力与传统锥形支抗钉无异;由于人体骨骼具有修改再生能力,过半个月后,颌骨3植入时呈开放性伤口,逐渐愈合,即出现如图3状态,愈合后的颌骨3将腰鼓形植入部2包裹在内,产生更为强大的固位力;治愈后,通过反旋螺纹即可取出支抗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启锋,未经陈启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64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足下垂治疗装置
- 下一篇:带扩张球囊的超细肿瘤冷冻消融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