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乙炔气瓶的调节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16074.3 | 申请日: | 2014-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3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永成 |
主分类号: | F17C13/08 | 分类号: | F17C13/08;F16H25/20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典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徐丰 |
地址: | 644000 四川省宜***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乙炔 调节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气瓶生产辅助工具,具体是一种可升降乙炔气瓶调节支架。
背景技术
乙炔在工业生产中被大量应用,其主要依靠使用电石击发装置来供给。但是大型的乙炔发生装置搬运不方便,小型乙炔发生装置安全性能差,所蕴含的安全隐患大,爆炸燃烧等安全事故频发。所以在现有技术中,多采用乙炔气瓶来进行储运,但是乙炔气瓶同样有很严格的使用限制,必须固定,不能倾倒,不能敲击和碰撞。而在现场使用时,由于作业时,特别是高处作业时,因为按照安全规范,氧气瓶和乙炔气瓶必须相隔一定的距离,一般为5米以上,因此常出现气枪长度不够的问题,重新置配新的管线又浪费时间,只能移动乙炔气瓶,而且因为场地等因素限制必须移动乙炔瓶,一般的手推车移动不安全,手工移动又太笨重,这样安全隐患多,造成的事故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升降乙炔气瓶的调节支架,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升降乙炔气瓶的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盘、支架,支架为柱状丝杆,固定在底盘上;所述支架上连接有滑动块,滑动块上焊接有框兜;所述底盘为中空结构的圆盘,圆盘上开有一与框兜适配的缺口;所述底盘底部设有带减震器的滚轮以及与滚轮大小适配的收藏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框兜包括固定架、支撑底座,固定架为两个半环形框架用铰链链接而成,框架上垂直设有均布的的限位杆。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一个焊接在支撑底座上,另一个为铰接活动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底盘中空位置设有驱动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用丝杆带动滑块实现支架的升降调节,简单实用,安全方便,用丝杆还可以实现自锁,防止载有乙炔气瓶的框兜忽然高空坠物等事件的发生,提高安全性。
二、用电机实现驱动控制,省时省力,节省人工抬上抬下的问题。在底盘底部还设有滚轮以及收藏滚轮的凹槽,在移动乙炔气瓶时,只需将支架底盘的滚轮撑出,即可实现支架的可移动;在需要固定使用,只需将滚轮重新收藏进底部的凹槽内即可,简单快捷操作,容易实现,省时省力。
三、底盘开有一与框兜适配的缺口,在讲乙炔气瓶安装在支架上时,不需要将笨重的乙炔气瓶抬到底盘上,只需放置在框兜的支撑底座即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升降乙炔气瓶的调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底盘、2为滚轮、3为滑块、4为支架、5为框兜、6为支撑底座、7为限位杆、8为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可升降乙炔气瓶的调节支架,包括底盘1、支架4,支架4为柱状丝杆,固定在底盘1上;所述支架4上连接有滑动块3,滑动3块上焊接有框兜5;所述底盘1为中空结构的圆盘,圆盘上开有一与框兜5适配的缺口;所述底盘1底部设有带减震器的滚轮2以及与滚轮2大小适配的收藏凹槽。所述框兜5包括固定架、支撑底座6,固定架为两个半环形框架8用铰链链接而成,框架上垂直设有均布的的限位杆7。所述框架8一个焊接在支撑底座6上,另一个为铰接活动结构。所述底盘1中空位置设有驱动电机。
在使用时,将滚轮2收藏在底盘1的凹槽内,使支架起固定作用,打开活动的框架8,将乙炔气瓶移动到框兜5内,放置在支撑底座6上,再将活动的框架8与固定焊接在滑块上的框架8用销钉或螺柱固定。使得乙炔气瓶在框兜5内不能移动和晃动,控制驱动电机带动丝杆旋转,滑块3在跟随丝杆转动上升,达到预定位置后停止电机。在需要移动乙炔气瓶时,电机反转后,使乙炔气瓶下降到初始位置,撑起支架,将滚轮2从凹槽内撑出,达到移动目的。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经济实用,有效解决乙炔气瓶移动的安全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永成,未经李永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60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