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气工程用无线断路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13991.6 | 申请日: | 2014-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30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 发明(设计)人: | 刘继伦;党宏斌;卢亚杰;崔健;锋陈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继伦 |
| 主分类号: | H01H71/10 | 分类号: | H01H71/10;H01H71/68;H01H71/44;H02H3/06;H02H3/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气工程 无线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工程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气工程用无线断路器。
背景技术
ZL 201320489516.8公开了一种可通过远程无线信号控制的断路器,该断路器中,集成电路板上还集成了漏电延时保护模块和过欠压保护模块,然而,该技术中,并未具体给出漏电延时保护模块和过欠压保护模块的具体电路,在具体的测试中,采用市场上的通用漏电延时保护模块和过欠压保护模块的效果一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的电气工程用无线断路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电气工程用无线断路器,包括带有手动控制手柄的断路器本体、自动重合闸机构和远程信号控制器,所述的自动重合闸机构包括外壳体、自动控制手柄、联动杆、复位扭簧、线圈、线圈支架、电磁铁、集成线路板,所述的线圈支架固装于外壳体内,线圈绕设于线圈支架上,所述的电磁铁穿设于线圈支架内,所述的联动杆和自动控制手柄均铰接固装于外壳体内,所述自动控制手柄的外端穿出外壳体外,并通过一连接套与断路器本体上的手动控制手柄构成联动,所述自动控制手柄位于外壳体内的内端与联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联动杆的另一端与电磁铁连接,且所述联动杆与外壳体之间还装设有复位扭簧,所述的电磁铁与集成线路板电连接,并由集成线路板控制其动作,所述的集成线路板上还集成有漏电延时保护模块、过欠压保护模块、整流变压模块、及与远程信号控制器保持通讯的通讯模块,
所述漏电延时保护模块包括整流桥U1、脱扣保护执行电路、降压滤波电路、AL311芯片、漏电电流感应电路和充电延时电路;
相线L、零线N接入所述整流桥U1,交流电压经整流桥U1转变成直流脉动电压;所述AL311芯片包括放大电路,整流电路,滤波电路、比较器、驱动电路和稳压电路;
所述降压滤波电路由电阻R4和电容C7组成,整流桥U1输出的直流脉动电压经降压滤波后接入稳压电路中,该稳压电路保持4.95-5.05V;
所述漏电电流感应电路包括漏电电流感应器ZCT、并联在漏电电流感应器ZCT两端的电阻R1和电容C1,C2,C3组成的滤波回路,漏电感应电压经电阻R1调整和电容C1,C2,C3滤波回路滤波后输入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放大后的信号经整流电路整流,滤波电路滤波后输入到比较器的输入端,比较器的另一输入端接比较电压VDD/2,比较器的输出端接驱动电路的输入端;
所述充电延时电路包括电容C4,C5和电阻R3,电容C4一端接滤波电路的输出端,另一端接VCC电压,电阻R3一端接VCC电压,另一端接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电容C5一端接驱动电路的输入端,另一端接地;所述保护执行电路由可控硅Q1和脱扣线圈DCT组成,驱动电路输出接可控硅Q1的控制极,可控硅Q1控制脱扣线圈DCT工作。
优选地,所述的远程信号控制器为具备wifi/gprs信号通讯功能的智能手机或电脑,所述集成线路板上对应设有的通讯模块为wifi/gprs信号通讯模块。
优选地,所述自动重合闸机构外壳体的一侧端面上设有多个相互错开的插销,所述的断路器本体上对应设有供所述插销插入的插孔,所述自动重合闸机构与断路器本体之间还设有固定连接块,所述固定连接块的一端铰接固定于自动重合闸机构的外壳体上,所述固定连接块的另一端端部形成倒钩,所述的断路器本体上对应设有与所述倒钩形成钩配固定的钩槽,所述的固定连接块上还设有便于人们按压的凸块,且所述凸块的外表面设有增加摩擦力的纹理槽。
优选地,所述的外壳体上还装设有工作状态指示灯,所述的工作状态指示灯与集成线路板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集成线路板上还连接有电流电压互感器。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漏电延时保护模块对断路器形成有效保护,安全可靠,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连接块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漏电延时保护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继伦,未经刘继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39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