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D柱上外板及冲压件翻边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12873.3 | 申请日: | 2014-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44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 发明(设计)人: | 邝志伟;张森荣;徐海军;何建明;许秀美;庞潮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 地址: | 545007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柱上外板 冲压 件翻边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工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D柱上外板及冲压件翻边结构。
背景技术
冲压是靠压力机和模具对板材、带材、管材和型材等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的成形加工方法。冲压过程中的翻边工艺,是在坯料的平面部分或曲面部分上,利用模具的作用,使之沿封闭或不封闭的曲线边缘形成有一定角度的直壁或凸缘的成型方法。冲压板翻边过程中,在不考虑翻边圆角时,零件与翻边相交的位置材料变薄,板料受内应力、外部冲击或环境条件等的影响,在板料的表面或内部容易产生裂纹,在翻边线位置产生开裂。
汽车左右D柱上外板设置有翻边结构,该零件经落料-成形-冲孔-翻边四道工序加工后完成,最终放到检具上对其各种结构尺寸进行检测。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D柱上外板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汽车左右D柱上外板1`结构复杂,其端头的翻边2`角度有120°,D柱上外板1`材料的流动性差,其翻边时流入翻边线3`内的材料少,板材在翻边时突然变薄,转角处容易出现开裂。现有技术中为解决开裂问题,采用加大翻边圆角的方法,避免板材在转角处产生剧烈变化,但该零件设计上只允许翻边圆角为R12mm,不能加大,因此只能考虑如何避免材料流入翻边线内发生材料的剧变,然而该方法并不能很好的解决D柱上外板开裂的问题。
因此,如何解决冲压件翻边过程中开裂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压件翻边结构,以实现解决冲压件翻边过程中开裂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D柱上外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冲压件翻边结构,包括板材、板材翻边和连接二者的翻边线,所述板材靠近所述翻边线位置在成形工序预设有凸出所述板材表面的凸包。
优选地,在上述冲压件翻边结构中,所述凸包设置于所述板材和所述板材翻边交接位置翻边线的端部。
优选地,在上述冲压件翻边结构中,所述凸包位于所述板材距离所述翻边线25-40mm位置。
优选地,在上述冲压件翻边结构中,所述凸包位于所述板材距离所述翻边线30mm位置。
优选地,在上述冲压件翻边结构中,所述凸包的直径为15-25mm。
优选地,在上述冲压件翻边结构中,所述凸包的直径为20mm。
一种D柱上外板,其上设置有上外板翻边,所述上外板翻边具有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冲压件翻边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压件翻边结构,包括板材、板材翻边和连接二者的翻边线,板材靠近翻边线位置在成形工序预设有凸出板材表面的凸包。板材经冲压翻边工艺形成板材翻边,板材和板材翻边通过翻边线连接,板材翻边工序前,在板材表面靠近翻边线位置设置凸出于板材表面的凸包,因此在翻边工序时,板材的凸包位置受拉伸,其内材料流入到翻边线内,对翻边线内材料进行补充,经冲压翻边工艺后,凸包内的材料填充到翻边线内避免翻边线位置材料变薄,凸包经冲压翻边后消失,通过凸包结构的设置,使得冲压件翻边结构的转角位置材料得到补充,避免翻边线内发生材料的剧变,且无需对冲压件的圆角尺寸进行改变,避免了冲压件翻边结构的开裂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D柱上外板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压件翻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冲压件翻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28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方向盘安装的预警监控系统
- 下一篇:显示装置及FPV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