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淬火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12291.5 | 申请日: | 2014-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55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姣姣;杨清泉;张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姣阳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1/64 | 分类号: | C21D1/64;C21D9/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黄书凯 |
| 地址: | 4011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淬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长轴类零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细长轴类零件用淬火炉。
背景技术
目前,摩托车用小型内燃机使用的变档轴等细长轴类零件进行淬火热处理时,因为在淬火加热时需要在加热炉内完成奥氏体化,至少需要30MIN以上的时间,然后人工将加热炉内的奥氏体取出并放入淬火冷却槽淬火,常常因为不能及时放入淬火冷却槽而导致淬火变形较大,而且工作环境温度较高,容易使工人疲劳甚至安全事故发生,此外人工操作成本高、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效率的淬火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淬火炉,包括与加热炉相邻的淬火室,还包括设在淬火室内的内冷却槽、外冷却槽,位于冷却槽内的输送机构,淬火室外的冷却塔,位于冷却塔、淬火室之间的储液槽,连通淬火室、冷却塔和储液槽的冷却管路,循环泵,控制系统;内冷却槽高度低于外冷却槽,所谓输送机构为链条输送,链条高度低于加热炉出料口,链条的链节包括内链板、外链板、套筒、销轴和滚子,两对应设置的内链板之间设有与细长轴工件形状匹配的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链条的链节包括内链板、外链板、套筒、销轴和滚子,两对应设置的内链板之间设有与细长轴工件形状匹配的凹槽,通过凹槽与工件配合,从而实现工件随链条前进,链条高度低于加热炉出料口,加热炉内加热完成的工件,直接落入淬火室内的链条上,工件落在链条的凹槽内,并随着链条的运动而进入内冷却槽,内冷却槽内充满冷却液,进而完成淬火加工,内冷却槽高度高于外冷却槽,通过不断向内冷却槽加入冷却液就可保持内冷却槽冷却液温度,将进行过热交换的冷却液排到外冷却槽,整个过程无需人工,自动化程度高,降低成本,同时加热后的工件也能及时进入淬火冷却槽。
进一步,所述冷却管路包括两根冷却液回收管和两根冷却液输送管,第一根冷却液回收管自淬火室外冷却槽延伸至储液槽,第二根冷却液回收管自储液槽延伸至冷却塔;第一根冷却液输送管自冷却塔延伸至储液槽,第二根冷却液输送管自储液槽延伸至淬火室内冷却槽,冷却液由内冷却槽溢流入外冷却槽后,由循环泵经冷却液回收管、储液槽带入冷却塔,经过冷却塔冷却后循环利用冷却液,并由冷却液输送管、储液槽重新回到内冷却槽。
进一步,储液槽包括第一储液槽和第二储液槽,两根冷却液回收管连接第一储液槽、外冷却槽和冷却塔形成通路,两根冷却液输入管连接第二储液槽、内冷却槽和冷却塔形成通路,通过在冷却塔交汇的两条通路,实现冷却液的循环利用过程中互不干扰,提高热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淬火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淬火炉实施例链条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淬火炉实施例链条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标记:内链板1、外链板2、工件3、加热炉4、淬火室5、链条51、外冷却槽52、第一根冷却液回收管611、第二根冷却液回收管612、第一根冷却液输送管621、第二根冷却液输送管622、冷却塔7、第一储液槽81、第二储液槽82。
如图1所示, 淬火炉,包括与加热炉相邻的淬火室5,还包括设在淬火室5内的内冷却槽、外冷却槽52,位于冷却槽内的链条51,淬火室5外的冷却塔7,位于冷却塔7、淬火室5之间的储液槽,连通淬火室5、冷却塔7和储液槽的冷却管路,循环泵,控制系统;内冷却槽高度低于外冷却槽52,链条51高度低于加热炉出料口,链条51的链节包括内链板1、外链板2、套筒、销轴和滚子,两对应设置的内链板1之间设有与细长轴工件3形状匹配的凹槽;
冷却管路包括两根冷却液回收管和两根冷却液输送管,第一根冷却液回收管611自淬火室5外冷却槽52延伸至第一储液槽81,第二根冷却液回收管612自第一储液槽81延伸至冷却塔7;第一根冷却液输送管621自冷却塔7延伸至第二储液槽82,第二根冷却液输送管622自第二储液槽82延伸至淬火室5内冷却槽,冷却液由内冷却槽溢流入外冷却槽52后,由循环泵经冷却液回收管、储液槽带入冷却塔7,经过冷却塔7冷却后循环利用冷却液,并由冷却液输送管、储液槽重新回到内冷却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姣阳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姣阳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22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