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钳除及吸引异物的硬管电子内窥镜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11886.9 | 申请日: | 2014-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46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钟;邢乐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海钟 |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A61B17/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李林 |
| 地址: | 10003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吸引 异物 电子 内窥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钳除及吸引异物的硬管电子内窥镜,特别涉及一种能快速去除滞留异物的硬管电子内窥镜。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疗领域中,使用电子内窥镜观察深部组织已经在医疗领域中广泛应用。通过使用电子内窥镜,能够将深部组织的影像显示在显示屏上,使医生直接看到病灶部位或异物。目前的异物去除装置全部要由X线阻射仪器探测异物所在位置,经除损伤伤口外的其他入路寻找异物。但对深部组织内滞留异物却无法达到快速的去除。此时长期滞留在体内的异物,若不及时取出,会影响患者伤口愈合及造成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去除异物的硬管内窥镜装置,以满足临床快速、有效的去除滞留物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钳除及吸引异物的硬管电子内窥镜。目的在于显像组织内滞留异物后,能迅速去除滞留异物,减少异物对患者伤口愈合及造成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钳除及吸引异物的硬管电子内窥镜,包括:管状主体,该管状主体后端开设有一吸引器连接口和一光源线接口,光纤内镜从该光源线接口穿入直至该管状主体的前端,其特征在于:
该管状主体的前端设有一能够与管状主体的前端密合的透明罩,该透明罩的一侧与该管状主体的前端一侧转动连接,另一侧与一根硬质金属丝的一端转动连接,该硬质金属丝的另一端从该管状主体内贯穿至光源线接口,用于控制透明罩的开闭。
所述的可钳除及吸引异物的硬管电子内窥镜,其中,该透明罩呈半球状。
所述的可钳除及吸引异物的硬管电子内窥镜,其中,该透明罩为玻璃钢材质。
所述的可钳除及吸引异物的硬管电子内窥镜,其中,该管状主体内部的前后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金属支架圈,该金属支架圈上设有若干通孔,该金属丝、光纤内镜分别从所述的通孔中穿过。
所述的可钳除及吸引异物的硬管电子内窥镜,其中,该吸引器连接口设置于该管状主体后端的支路上,该吸引器连接口内部设置有能够拆卸的金属滤网。
所述的可钳除及吸引异物的硬管电子内窥镜,其中,该金属丝为不锈钢材质。
所述的可钳除及吸引异物的硬管电子内窥镜,其中,该金属丝靠近透明罩的一端为扁平状,且在扁平处设有一中心孔,一销钉穿过金属丝的中心孔并与该透明罩转动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可钳除及吸引异物的硬管电子内窥镜,其中,该金属丝靠近透明罩的一端缠绕在一销钉上,该销钉与该透明罩转动连接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由于电子内窥镜硬管镜前端的半球形透明罩能够通过金属丝控制该透明罩的开闭,所以在准确定位滞留异物所在位置后,通过硬管镜前端开闭的透明罩能够将异物刮匙下来,并由吸引器将异物完整牢靠快速的吸引出来,减小手术创伤,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并缩短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可钳除及吸引异物的硬管电子内窥镜主视图剖面示意图;
图2为金属支架圈横截面剖视图;
图3为连接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管状主体;2;透明罩;3-光纤内镜;4-金属滤网;5-支架圈;6-合页;7-金属丝;8-吸引器接口;9-光源线接口;10-连接部;12-销钉;13-中心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但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如图1所示,一种可钳除及吸引异物的硬管电子内窥镜,包括:管状主体1,该管状主体1为金属材质,该管状主体1后端开设有一光源线接口9,该管状主体1后端的支路上还设有一吸引器连接口8,光纤内镜3从该光源线接口9穿入直至该管状主体1的前端,该管状主体1的前端有一透明罩2,该透明罩2的一端与该管状主体1通过合页6转动连接,另一端与一根硬质金属丝7通过连接部10转动连接(如图3所示),该金属丝4优选采用不锈钢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海钟,未经张海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18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多镜片麦氏视频喉镜
- 下一篇:一种畚斗改进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