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VCB核相小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11189.3 | 申请日: | 2014-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4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均华;易烨;陈刚;沈朱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5/00 | 分类号: | G01R25/00;G01R29/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屈蘅;李时云 |
地址: | 2012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vcb 小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电路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VCB核相小车。
背景技术
目前集成电路逐渐被应用到很多领域中,比如计算机、通信、工业控制和消费性电子等。集成电路的制造业,已经成为和钢铁一样的基础产业。在集成电路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机器设备每年都要进行检修。
在每年的岁修过程中,为配合生产机台不停电的目的,两路不同回路的电力系统会作不停电的同步并联切换,每次同步并联切换都必须预先对两路不同回路的电源进行核相检测,以确定两路电源相位相同。核相检测选定在高压并联盘侧进行,首先将VCB(Vacuum Circuit Breaker,真空断路器)高压开关退出高压盘体,然后通过人工将高压盘体内静触头保护盖板打开并固定,再利用高压核相仪测试杆进行核相检测,核相检测完成后,最后再通过人工将高压盘体内静触头保护盖板恢复原状,在此过程中,检测人员需极端靠近高压带电体(10KV),具有很大的高压触电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VCB核相小车,以解决核相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高压触电风险太大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VCB核相小车,包括:
主框架,所述主框架具有与一高压盘体的静触头保护盖板相对应的两个角;
两组滚轮,所述两组滚轮分别平行设置于所述主框架的底部;
第一挡柱,所述第一挡柱垂直设置于所述主框架上,且位于一个所述角上;
第二挡柱,所述第一挡柱垂直设置于所述主框架上,且位于另一个所述角上;以及
多个拉手,所述多个拉手均匀设置于所述主框架背离所述两个角的一侧。
优选的,在上述的VCB核相小车中,所述第一挡柱和所述第二挡柱均包括一立柱和一横柱,所述立柱与所述横柱相互连接呈“L”型。
优选的,在上述的VCB核相小车中,所述主框架由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顺次垂直连接而成。
优选的,在上述的VCB核相小车中,所述滚轮的个数为4~6个。
优选的,在上述的VCB核相小车中,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三横杆的底部的滚轮的个数均为2个或3个。
优选的,在上述的VCB核相小车中,所述主框架还包括至少一通孔,所述通孔垂直贯穿所述主框架。
优选的,在上述的VCB核相小车中,还包括至少一个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穿过所述通孔。
优选的,在上述的VCB核相小车中,所述定位销的个数与所述通孔的个数相等。
优选的,在上述的VCB核相小车中,所述定位销内设置有弹簧。
优选的,在上述的VCB核相小车中,所述多个拉手均为绝缘拉手。
优选的,在上述的VCB核相小车中,所述多个拉手的个数为2个。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VCB核相小车中,当高压盘柜需要进行核相检测时,操作人员双手抓住所述拉手,推动多个滚轮沿着高压盘柜内的轨道移动,利用第一挡柱和第二挡柱将高压盘柜内的静触头保护盖板打开并固定。检测结束后检测人员只需拉住所述拉手将VCB核相小车拉出高压盘柜,高压盘柜内的静触头保护盖板可自动盖回。在此过程中,检测人员始终在远离高压带电体处操作,降低了检测人员的高压触电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VCB核相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VCB核相小车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VCB核相小车固定于高压盘体内时的示意图;
图中:101-第一横杆;102-第二横杆;103-第三横杆;104-第四横杆;105-主框架;106-第一挡柱;107-第二挡柱;108-滚轮;109-拉手;110-定位销;111-静触头保护盖板;112-连杆;113-保护盖板开启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并结合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VCB核相小车,如图1所示,包括:
主框架105,所述主框架105具有与一高压盘体的静触头保护盖板相对应的两个角;
两组滚轮108,所述两组滚轮108分别平行设置于所述主框架105的底部;
第一挡柱106,所述第一挡柱106垂直于所述主框架105上,且位于一个所述角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11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家庭取暖的新型铜铝合金散热器
- 下一篇:集中采热储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