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PM2.5通风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11152.0 | 申请日: | 2014-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5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韦科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绿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7/00 | 分类号: | F24F7/00;F24F1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0 重庆市南岸***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m2 通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内的通风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去除新风中PM2.5的、与建筑外围护结构相结合的自然通风器。
背景技术
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是住宅通风的基本形式,也是满足室内新风需求及保证室内空气品质的基本手段。但是目前我国的室外颗粒物污染状况非常严重,颗粒物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大多数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参见由戴海夏和宋伟民发表的“大气PM2.5的健康影响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1,28(5):299-303”;其中PM2.5由于粒径较小,比表面积大,易携带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质经呼吸系统进入肺泡之中,对人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Pope C A,Burnett R T,Thun M J,et al.Lung cancer,cardiopulmonary mortality,andlong-term exposure to fine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JAMA,2002,287:1132 1141”。因此要在满足室内通风需求的同时还能去除新风中的PM2.5需要借助一些节能环保的通风设备。目前一些自然通风器,为了不显著增加自然通风器的阻力,保证通风量,仅使用了一层很稀疏的拦虫网,因此PM2.5的过滤效果基本等于零(申请号200920002769.1:门窗、幕墙自然通风器)。大部分的自然通风器由于受通风量的限制,根本没有采取去除PM2.5的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对自然通风器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PM2.5过滤功能的且通风量也相对比较大的自然通风器。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PM2.5通风器,包括框体、其关键在于:所述框体下方连接安装槽,所述框体由两个过滤膜网分隔为三个腔室,中间腔室靠两个过滤膜网相对设置有粘连板,所述两侧的腔室中,其中一是进风腔室,另一个为出风腔室,所述进风腔室上部和下部设置有静电吸尘模块,所述静电吸尘模块之间设置进风通道,该进风通道内安装有第一风机,所述进风通道外端设置有外罩,该外罩开口朝下,该开口处由拦虫网封住,所述出风腔室设置有第二风机,该出风腔室外侧侧板分布有出风口。
上述粘连板由支架固定在框体上,所述两边的粘连板交错设置。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利用静电除尘原理,能够在不明显增加自然通风器的阻力的情况下去除空气中的PM2.5,同时过滤膜过滤吸附,在通风、节能的同时还能起到空气净化的作用,也能防止昆虫、噪音沙粒进入室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PM2.5通风器,所述框体1下方连接安装槽2,所述框体1由两个过滤膜网3分隔为三个腔室,中间腔室4靠两个过滤膜网3相对设置有粘连板5,所述两侧的腔室中,其中一是进风腔室6,另一个为出风腔室7,所述进风腔室6上部和下部设置有静电吸尘模块8,所述静电吸尘模块8之间设置进风通道9,该进风通道9内安装有第一风机10,所述进风通道9外端设置有外罩11,该外罩11开口朝下,该开口处由拦虫网12封住,所述出风腔室7设置有第二风机13,该出风腔室7外侧侧板分布有出风口14。上述粘连板5由支架固定在框体1上,所述两边的粘连板5交错设置。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绿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绿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11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幕墙动力通风器
- 下一篇:一种休闲式多功能氧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