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隐藏式置物袋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08634.0 | 申请日: | 2014-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7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杨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33/16 | 分类号: | B65D33/16;A47G29/00;B65F1/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姜荣华 |
地址: | 44300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隐藏 式置物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隐藏式置物袋,主要用于需临时存放物品的狭窄空间或有美观整洁要求的场所。
背景技术
在设备现场,巡检人员携带一定的检查工器具,在狭窄的区域进行检查巡检。当设备发生异常需使用工具进行察看时,所携带的手电筒、记录本不便于放置,一般需要携带一个工具包或工具袋,工具包、工具袋体形过大,携带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隐藏式置物袋,在需要放置物品时可以很方便地达到收纳的目的,在不需要存放物品时可以自动收缩,能收缩成画轴或是圆形的样子,美观且不占用空间,便于携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隐藏式置物袋采用尼龙布或牛津布或塑料制成口袋,在口袋上设有不同极的磁性贴片,不同极的磁性贴片之间采用弹性钢板连接,弹性钢板变形使不同极的磁性贴片相接触或相分离。
进一步讲,不同极的所述磁性贴片分别设在口袋的袋口和袋口对应的袋底,所述的多块弹性钢板设在口袋表面,至少一个弹性钢板的方向垂直于磁性贴片。
进一步讲,不同极的所述磁性贴片分别设在口袋袋口的二侧,所述的多块弹性钢板也设在袋口上。
进一步讲,口袋袋口对准的袋底设有可开启的底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弹性钢板弹性变形,在隐藏式置物袋不使用状态下弹性钢板是卷曲,利用弹性钢板卷曲可以使隐藏式置物袋发形变形,或是卷成长条形或是卷成圆形,能减少占用面积,方便放置于各处,当物品放置于隐藏式置物袋时,在物品重力作用下,弹性钢板伸展开,可以完成收纳要求,通过不同级磁性贴片的吸引力,可以增强弹性钢板卷曲后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可以悬挂于柜(桌)的侧面、卫生间门背后、沐浴房门外等有需临时存放的地方。方便使用、美观大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中:口袋1、磁性贴片2、弹性钢板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一种隐藏式置物袋采用尼龙布或牛津布或塑料制成口袋1(布袋或塑料袋),不同极的所述磁性贴片2分别设在口袋1的袋口和袋口对应的袋底,二块不同极的弹性钢板3分设在口袋1两侧表面,如图1中二个弹性钢板3均向垂直于磁性贴片2(其变形为长条形),也可以或其中有一个弹性钢板3平行平磁性贴片2,一个弹性钢板3垂直于磁性贴片2(使二个弹性钢板呈十字形,其变形为圆球形),弹性钢板3变形使不同极的磁性贴片2相接触或相分离,口袋1上端有把手(或是固定孔)利于悬挂。
工作时,待收纳物品自重使弹性钢板3伸展开,不同级的磁性贴片2相分离,没有收纳物品时,弹性钢板3卷曲发生变形,使口袋1卷成长条形(画轴形),可以在口袋1表面涂上反光材料,对于深大基坑,可以预先设置隐藏式置物袋,操作人员进基坑后,通过光材料的反射,能方便的找到隐藏式置物袋,操作时,可将工具包中的物品放置于隐藏式置物袋,以减少工具包对操作人员行动的限制。或是放置于学生课桌边上,用于放置非学习用品,上课时,学生将非学习用品放置于隐藏式置物袋里,下课后,学生将非学习用品从隐藏式置物袋里取出,隐藏式置物袋收缩后变成一个长条,美观大方,又不影响学生的通行,也可以用于装生活用品,也可以通过设置弹性钢板3之间的位置关系,实现圆形变形。
如图2中,一种隐藏式置物袋采用尼龙布或牛津布或塑料制成口袋1(布袋或塑料袋),不同极的所述磁性贴片2分别设在口袋1袋口的二侧,二块弹性钢板3也设在袋口上分设在口袋1袋口,将二个不同极的磁性贴片2连接起来,弹性钢板3变形使不同极的磁性贴片2相接触或相分离,工作时,通过袋口的变形收缩,可以实现袋口的变大变小,特别适用于装拉圾。
优选的,口袋1袋口对淮的袋底设有可开启的底口,通过可开启的底口可以方便的从口袋1底部将物品从中取出。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086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