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预警式自主补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08551.1 | 申请日: | 2014-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24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运城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11/16 | 分类号: | E03B11/16;E03B7/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塘沽区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警 自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补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预警式自主补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再造粒生产所使用的真空泵,通常需要经常地用水、加水,而这些作业通常需要手动操作,需要人工时刻进行监控,且现有的设备中没有设置预警部件,不具备自动预警功能,在手动操作的过程,容易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真空泵和补水水泵的损坏,这样在维修时就会造成停机时间过长,增加整体的劳工及生产成本,降低整个生产的效率,影响正常的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现有的设备无法自动补水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自动补水装置,该装置能够有效地实现低水位的自动补水和缺水报警,同时,能够实现高水位的自动停水和满水位的自动报警,以保障正常生产,减轻劳动力,降低维修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预警式自主补水装置,包括第一储水池、第二储水池及注水管道;所述第一储水池设置在室内;第二储水池设置在户外;所述第一储水池通过注水管道与第二储水池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浮球阀SL1、浮球阀SL2、浮球阀SL3、潜水泵、配电箱及报警器;所述浮球阀SL1、浮球阀SL2、浮球阀SL3均设置在第一储水池内;所述潜水泵设置在第二储水池内;所述配电箱固定设置在室内的墙壁上;所述潜水泵与配电箱电连接;所述潜水泵还与注水管道固定连接;所述报警器固定设置在室内的平台上;所述报警器与配电箱电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储水池的池口处两侧均设有支撑平台,分别为第一支撑平台及第二支撑平台;所述第一支撑平台设置在第一储水池的池口处左侧;所述第二支撑平台设置在第一储水池的池口处右侧;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平台上的左端设有第三控制接触器;所述第三控制接触器上设有第三连接线;所述第三控制接触器的一端通过该第三连接线与浮球阀SL3电连接;所述第三控制接触器的另一端与配电箱电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支撑平台上的右端设有第二控制接触器;所述第二控制接触器上设有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二控制接触器的一端通过该第二连接线与浮球阀SL2电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接触器的另一端与配电箱电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支撑平台上设有第一控制接触器;所述第一控制接触器上设有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控制接触器的一端通过该第一连接线与浮球阀SL1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接触器的另一端与配电箱电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储水池的池壁上设有四条警戒线,分别为绿色警戒线、蓝色警戒线、黄色警戒线及红色警戒线;所述绿色警戒线和蓝色警戒线均设置在池壁的上端;所述绿色警戒线设置在蓝色警戒线的上方;所述黄色警戒线和红色警戒线均设置在池壁的下端;所述红色警戒线设置在黄色警戒线的下方;
进一步改进,所述浮球阀SL1设置在黄色警戒线处;所述浮球阀SL2设置在蓝色警戒线处;所述浮球阀SL3设置在红色警戒线处;
进一步改进,所述红色警戒线下方的池壁上设有出水口;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储水池的右侧上端设有注水口;所述注水管道安装在该注水口处,并与注水口固定连接;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储水池高出用水设备的距离为5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户外储水池内设置潜水泵,利用潜水泵实现自动补水,利用浮球阀SL1、浮球阀SL2、浮球阀SL3分别实现各种水位的预警,并通过配电箱控制潜水泵接触器、浮球阀接触器通电和断电;解决了传统的手动加水的费时费力,克服了传统设备无法自动补水的缺陷,该装置有效地实现了低水位的自动补水和缺水报警,同时,该装置实现了高水位的自动停水和满水位的自动报警,保证了正常的生产,减少了劳动力,降低的传统设备的维修成本;大大提高了车间的生产效率,加大了生产自动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图;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运城塑业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运城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085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